鼎鼎当当 作品

第112章 这火器,比铁器要厉害十倍二十倍呢

大年夜,河泊这一带的爆竹声并不多。

过年放烟花爆竹已经不知何时成为大晟的固有风俗,烟京这边,因为京城内外爆竹需求量大,有些年头,冬至之后,官府还会向一些指定工坊发放硝磺,让人造爆竹,供岁节之用,借以展现太平盛世景象。

之前老徐也在跟沈砚建议,让京西也生产制造烟花爆竹,正好他懂,是他的老本行,但沈砚没太当回事儿,爆竹这种东西已经遍地都是,而京西现在不宜再涉足其他不确定是否有优势的生意了。

而且政府早年划过红线,规定私藏火药十斤以上者绞,至今这一条还在大晟律上。

眼下虽有一定放宽,但朝廷的政策反复无常,一会儿想从中牟利,要求商铺有票引才能领药生产;一会儿逼迫众多工坊必须生产,过年了不能冷冷清清,要给宫中那位听个响,让他知道民间太平盛世,爆竹声声;一会儿官府又觉得大家申请票引不主动,禁止你民间自己手搓,要求民间作坊必须凭票采购硝石。

这些临时决定,来年因为炮竹的涨、跌价再废除……

每年围绕着烟花爆竹,也不知道多少人触犯法规,官府要治罪多少人。

中国人也确实易养成陋习。

明明火药是战争物资,非要燃起来听个响,自称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可以惊天地吓鬼神,除旧迎新,赶走年兽,实际上既浪费火药又浪费钱,还容易造成军事物资外流,但就是收不住。

很多官员为了争取名声和民意,站在迷信百姓的一边,还狡辩说,其实火药的生产和用途已经形成分工,军用的和民用的比例不同,用途不同,威力不同,根本不相影响,你不让放炮,老百姓不愿意呢,他们都说过年没有年味了。

老百姓本来忍几年,就可以戒除这种陋习,官府就又反复了,来年他又推翻掉,成了他说能的时候就能,他说不能的时候就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左说他有理,右说还是他说了算。

但老徐还是想做,今年有钱了,自己买材料手搓了一堆品种。

他掏钱自费,主要还是想在老板面前卖弄,兼顾哄尹媛高兴,兜出来让沈砚看,沈砚看着种类还挺多,有响炮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双响震天雷,又叫二脚踢,连环响,有能升空的“起火”,钻天猴,三连响,飞天十响,地老鼠……

因为这是老徐擅长的,意外碰到静虚也在,老徐突然有了老牛吃嫩草的想法,觉得能用它来讨得静虚欢心,尽管已经很晚了,非要酒后去放,让沈砚喊上罗娘子,带上静虚。

在他心里,觉得两男两女正好,河泊段里寻了无人之处,沈砚搂他妾室,他自己看看能不能趁黑占点仙姑的便宜。

生怕吵人睡觉,别人想看跟出来了,他都是拉着沈砚一起站在门外,边说话边等罗娘子和静虚一起出来。

等人的时候,他主动给沈砚说:“往年到了冬至之后,我就找家商户给人干这个,趁这个时候挣点钱。”

雪还在下。

风不大,但刮得人说话呜呜咽咽。

沈砚问他:“你咋没寻个商户,跟着人家长期干呢?”

老徐笑着说:“一年就两月的活,你还想多挣,谁愿意出师傅的价格养你一整年?所以这时候,咱得把架子端起来,见着想做烟花爆竹的,诈他两嘴,说咱是当年王恭厂的朝奉,可以指点他们下药。这样的话,你不用趴他那儿做工,也不需要只限于一家拿钱,不是可以少干活多挣钱吗?”

沈砚将信将疑。

要是这样,你咋混这么惨呢?

马上老徐自己露底了。

他不太好意思说:“就是咱是搞炸药的,一开始去搞烟花爆竹,不掌握烟花爆竹的配方,有时候配了比,试验一下,威力太大了,把他们都炸怕了,等我真的什么都会了吧,名声被搞臭,都不要我了,早知道当初踏踏实实先跟人干个冬天,总结、总结经验再说。”

沈砚喷笑。

尼玛你不劳而获惯了,急功近利,你怪谁?

你还不掌握配方呢你就装,光想挣钱说大话,一不小心把自己做臭了,现在有技术了,反而没人要了。

罗娘子裹得严严实实,牵着静虚,把人拽了出来。

她是愿意让静虚一起去看花炮,却没猜透老徐的主意,而是一个劲儿问静虚:“俺官人喊你还喊不动了是吧?”

所以静虚人一出来站到沈砚面前,不由脸色通红。

大晚上的,估计是想着,他让我一起去干什么呀?

她站到了沈砚的一侧,还在不好意思地说:“沈先生。我都要陪媛儿一起睡下了,大娘子非说你让我一起。”

有风雪声。

声音一忸怩,要是不练耳功还真听不太清。

罗娘子左手一只她闺友,右手一只他官人,跟着老徐往无人处走,雪下得烂漫,黑天暗地又白雪皑皑,她心里鬼,试着于黑暗之中,悄无声息,把左手里的手交给右手里的手。

被沈砚感觉出来,沈砚吓了一大跳。

沈砚赶紧丢开手,声色俱厉喊一句:“大娘子?!”

罗娘子说:“官人你别喊,人家静虚小娘子都没吭声,前头有老徐呢,你别吭气,静虚小娘子人好呢。”

老徐雪中耳朵不灵,还在前头到处找合适的地方点捻子。

沈砚也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