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107章 你知道造火绳枪的问题在哪吗?

窦先生在琢磨白莲教,沈砚也在琢磨白莲教。

不止白莲教,连天主教、佛家也一并纳入了他的思索。

一番探究下来,他发现所有宗教都逃不开一个共通之处:总与鬼神纠缠,离不得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更脱不开超自然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说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不过是帮人实现心底的欲望与愿景,却省去了其间本该历经的坎坷罢了。

你饥渴难耐,它说能给你饱足;你困于苦楚,它说能给你安宁;你身染病痛,它说能给你康健;你日子过得不如意,它说能给你顺遂;你连个婆娘都讨不到,它也能许诺让你抱走娇娘。

只要你赌上一生选择那份 “信仰”,仿佛一切便能唾手可得。

为此他们举证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他人事例。

于是,你便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赌徒,不断投入自己的虔诚与期盼。

当你有一天,发觉生活依旧死水一潭,毫无改观,抬起头满是困惑与质疑,那些传教者便会告诉你,之所以未能如愿,是因为你不够虔诚。

再过些时日,你疑虑再生,他们又会告诉你:是你还不够努力,你还差一点点,你就差一点点。

因为投入太多,牺牲太多,到最后,你明知道可能上当受骗了,你也不愿意从美梦中醒来。

其实,儒家思想同样可以指引人脱贫致富,攀登人生高峰。

它教你心怀赤诚、吃苦耐劳、求知上进、勤于省察、百折不挠。具体到日常,包括讲文明懂礼貌、知荣辱,明进退。

若能一一践行,往往也能从劳苦大众中脱颖而出。

如此踏实地解决温饱、改善生计,难道不好吗?

可多数底层百姓却觉得,这样不好,远远不够好。

为何?

儒家从不夸海口。

它说,你若勤劳勇敢,便有可能成功 —— 但并非必然成功。

即便成功,能达到哪一步,也终究脱不了现实,一年劳作能吃饱饭,三年能置两亩地,它所描绘的前景,始终立足于现实。

宗教却不要逻辑。

只因有神明在,你可以一夜暴富。或许天亮睁眼时,神明感念你的虔诚,家中已是金银珠宝遍地。

正因如此,底层百姓才易被邪教趁虚而入。

它罔顾逻辑、脱离现实,给你构建一个无所不能的乌托邦,承诺会满足你所有的期待和欲望,以至于人活着不行,死了可以,死了还不行,来生可以,就这样骗下去,哄下去。

沈砚把人接到五城兵马司的西衙门,因为五衙合一,这儿已经空出大量的地方,被沈砚封闭了后院,改造成一处可以用来求学的胜地。

前院变成了五城兵马司防火司。

眼下都是各个官署、工坊来人,被迫到此办理防火事宜,按规定申报购买太平缸,灭火粉……

赵可怀不但提前到了,还拉了一些好友,在后园子里推敲五城兵马司的规章制度和运砖策略。

没想到苏御史竟跟赵可怀是朋友,也被邀请了过来,沈砚一眼把人认出来,连忙打招呼,笑着给他抱礼客套。

苏御史指着他笑半天,给赵可怀说:“沈师爷是故威宁伯世子呢。”

赵可怀愣了片刻,旋即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这年纪轻轻,给刘指挥做了师爷?”

大家相互介绍,打完招呼,窦先生主动捧着一本书,站在众人的面前念叨:“趁大家都在,我来为大家做布道。”

他就那样站着,表情充满着陶醉,抱着一本厚书,摇头晃脑说:“我的弟兄姊妹们,你们且静心听着。那处不是眼前这被烈日炙烤、被阴云压得喘不过气的尘世,是穹苍如温柔的手掌,覆着一层不灼人的光晕。远山被晨雾吻得温润,山顶积雪映出的虹彩,是主为我们预备的路标,指引着安宁的方向……”

只等布道一结束,赵可怀就把一些写满蝇头小楷的纸笺推到沈砚面前,告诉说:“沈师爷,您把这些带给刘指挥,让他看看这样安排行了不?我听说你们已经开始收夜税了,一天能收齐多少……”

沈砚说:“不多。老实说,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眼下教坊司那边正闹不愿意呢。”

几位御史和文官纷纷说:“就该给他们收钱。小沈师爷你放心,他要不愿意,弹劾了,我们替你应战。”

都是打土豪的想法。

教坊司那些地方都是销金窟,在教坊司和五城兵马司之间,大家反而站队五城兵马司。

不要说沈砚,大家都会问凭什么他们可以不遵守宵禁制度?

沈砚又说:”也有几家酒楼尝试开业,但宵禁惯了,并没几个客人,我这边给他们按月、按季核准收款了。“

他想了一会儿说:”陆陆续续,累积起来,收了一百六十多两吧。“

大家吓一跳。

苏御史说:“不是说没几家开门吗?”

沈砚说:“多数都是按月收了,等于是透支的宵禁税,而且我已经安排了一家车马行,对这些场合车接车送。有一些窑子和赌坊可能还在观望,不敢贸贸然上门申请,但我们已经准备放开……”

又有人大吃一惊:“小沈师爷,不开玩笑?”

沈砚说:“不开玩笑,让这些经营场合办理许可,定期交税,不比他偷偷摸摸,天天跟你打游击要好很多吗?”

他又说:“一体纳税的公文,我们已经递送户部和顺天府了,明天就施行,然后五城兵马司开始招聘人手,你们要是有合适的亲戚,也可以推荐来工作,有钱了,才能提高大家的收入,才能增加人手,才能添马匹和马车。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车马化。日后五城兵马司的人出门,要么骑马,要么坐车,一辆车上坐五个人,哪里一出事,都要第一时间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