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84章 我们都知道他是为啥死的,你不知道吗?

沈砚从豹园出来,没有第一时间回家,他要送一送赵大勇的弟弟赵大冒。

磁家务巡检司在高公子的帮助下,已经正式拿到手了。

巡检是九品官,需要对等品级,身家清白。

沈砚通过高公子在高老爷那边下功夫,最终选了赵大勇的弟弟赵大冒调任。

赵大冒在京营担任把总,俗称百总、百夫长,跟巡检这个官职的品级相差不大。

大晟的武官体系蒙元化,百总、千总是 “未入流” 到 “七品、从六品” 之间的过渡性职务,而于此同时,像巡检呀,镇抚,递运使,牧马使等等官职,虽有品级,却像哪个地方缺人缺职,直接给你补个人定个品级,所以你很难真正评价百总跟巡检两个官职究竟谁高谁低。

还是那句话,在大晟,武官的起步官职其实是百户。

当年的游牧人就是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十户则罢,十户官往往是一个血缘氏族的家长,到百户这儿,就是真正的贵族封臣,而且从百户、千户,到万户,只有三级。

所以百户在蒙古人体系里不低,还有一些特殊的百户,比如掌印百户,王庭百户等等,听着是百户,但权力更大,但在大晟这边,全国遍地都是卫所,按照卫所的数量来计算,全国一共有1.8万个正式百户,还不包括借职百户和试百户,你说百户这个六品官,它够不够小?

如果你说他足够小了,那百总、千总、巡检、镇抚、五城兵马司的指挥副指挥,这一类的官职又怎么办?

大晟的武官体系就是这么混乱,户官和军职交叉不清,底层武将含金量极低,急需一场彻底的变革。

就像磁家务巡检司,谁也没把他们当颗蒜,正因为如此,矿监上去做人事调动安排,相当简单。

矿监指定要人也是有先例的。太监出去干提督太监了,到地方上,他就是光杆司令,那么他出发的时候,就会跪下来求助于掌权的公公:“老祖宗,谁谁谁跟我关系不错,你派给我吧,我身边没人,谁听我的呀。”

他们依靠东厂、西厂在京城锦衣卫体系内搞小团体,想带走,那不是一打招呼,一路绿灯吗?

整个程序是这么走的。

地方巡检捕盗不力,高太监通过宫里给兵部协调,指名道姓,把京营赵大冒调过去升任为地方巡检。

人一要就要过去,马上就履职了,公文手续什么的可以后补。

今天就是赵大冒履新的时候,沈砚去接他,接完他,把他送出城,也是为了安排他去了之后怎么干。

按照沈砚的遥控,分成四个要务:

第一,就是把磁家务巡检司现有人员考核一遍,考核不过的全部裁撤,把自己的两个总旗填进去;

第二,收费的事情另外再聘文职性质的人员,武职监督文职,文职收钱,不留灰色地带,谁不想干谁不敢;

武将的钱不能靠经营。

靠什么?

靠军功,只有军功能致富,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哪支队伍都开始收钱了还能打仗呢?

第三,就是他去了之后,要先弄明白一下磁家务巡检司的经费都是从哪儿来的,够不够用,给下面的兵卒发不发钱;

第四,就是巡检司现行的都是什么用人机制、选拔机制,奖赏机制等等。

沈砚觉得,如果巡检司有一定的经费,是给士卒发薪的话,自己养100、200人太没问题了,200人还不是上限,还能塞进去更多的人。

到时候再攒一些军械、甲具、弓箭、马匹。

将来如果官府们想对付咱,咱把队伍练出来,拉到大山里占山为王,绿林称雄。

就现在卫所和军队的水平,他们能耐自己何?

送完赵大冒,沈砚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