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68章 为了吓唬他,我把枪都扎自家门上了

把刘行知也打发走了。

其实是想跟表姐借一下刀的,但她的刀不行,抚远伯找来的人中,拿大枪的肯定最危险,而单刀破枪,她的绣春刀并不合适,要破枪,刀一定要足够长足够沉,否则压不住枪势。

看着表姐离开,沈砚再看抚远伯,抚远伯已经跳出圈外,让别人围上来,从四面八方堵住自己。

沈砚露出点笑意。

怎么说抚远伯呢?

真的是为他的先人丢脸了,知算计,却不知战法,如果五个人都空手合殴自己,这么干肯定没问题,但如果有个人持一丈多的长枪,其余人空手,这就太需要配合了。

大枪重势,正可谓枪动如雷,势若山崩,敌未动我不妄动,敌微动我已至。

问题也正在这地方,如果这群人不通合战之法,只是乌合之众,别人又怎么配合这位大杆子呢?

果然,枪先发难,持枪的武士挽花就来,连扎带挑,枪出如龙。

为了避枪,沈砚直奔一角去了。

眼前这一角是位内家拳高手,举步半蹲,双手上提,置于胸前,掌心向内或斜向前,一副高手形象。

找的就是你。

沈砚避枪而走,直奔他来。

这内家拳好手为了避免放人跳出圈外的责任,上前就是半步,腰胯一拧,将力量传递至前手,而前手捣了上来。

沈砚一个侧身鹰摇,避过前手,直接进攻对手肋下,把抚远伯看得大吃一惊,这是他们家鹰爪功。

这内家拳通过 “脚、腿、腰、肩、臂” 的整劲传导,多数后发制人,往往要借身体转动和步法前送实现攻击延伸,在放长击远,试探性打击上有所不足,一进拳就进身。

武经中以军卒的角度去破,就是以 “离” 破 “黏”,以 “快” 破 “随”,我离你远,我趁你进拳必进身,以离或快来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对手本来打空后,可以抬肘避身,通过动作的连贯性来化解招式用老,但同时肋部会进一步暴露,等于一肘换一抓。

但晚了。

像是鹰啼了一声,这一爪是从外往内带的,几乎是鹰摇侧身,俯身,爪子同时到了肋部,一呵而成,对方像是嗅到了血腥,丝毫不怀疑外功的刚猛,捞过去就是一大块血肉,不敢一换一,一下慌了,侧走躲避。

所以说内家、外家拳无高下,看是谁在用。

这一躲避就够了。

沈砚斜中一蹿,跟他交换了方向,就拿他来挡枪。

其余人也从别的方位蜂拥,各踩方位,使枪的人左一看,右一看,枪没有空隙前冲,怕误伤,只好杆一放,绕着他们飞奔。

这外家拳破内家,强调 “打一拳,退一步,防他回手”,核心是 “击中即撤,不与对方纠缠”。

这一瞬间,沈砚迅速脱离那位内家拳好手,眼前四人争先向他出手,他更是飞退。

在追击中,只有善施腿法的对手追得最快,脚似闪电,连起连落,就像没踩地一样,直刮面门而来……

沈砚假意去退,实际是为了进,兜了个半圆,身形回来,而且用这种柔劲拽了腿,迅速用摔跤的手法做了个下旋接腿摔,借用腿的对手摔倒,看也不看身后进攻的人,突然腾空而起,撞开迎面来的内家拳对手,打其一个不防,然后又一个掼摔,但没有把劲用透,而是借这一拽,反方向脱离接触,人直持枪的对手去了。

真实的用意就是夺枪。

很多人对于枪的认识不足,往往觉得夺枪是控制枪头,这在没练过枪的对手身上,或许能用,一把抓在枪头上,跟对方你抢我多,但在练过枪的人身上你是抓不住的,枪因为放长击远,末梢在外,为了弥补,讲究刺击连绵不绝,枪扎出去,它不是直刺,而是利用枪杆的柔韧在挽花,走弧线,即便是直刺,也是一刺收回,候机再刺,这时候枪手控制枪杆,枪头是一种杠杆力,它是震颤不休的,挥舞起来的,你不但抓不住,抓住了也会连拉带挂,被挣脱,而且接下来,就是成为枪势笼罩下的靶子。

要夺枪,第一个就是进身。

人挽枪进退,枪的伸缩是人的两个臂展加上弧线甩出来的长短,像这一丈多的枪,你进五尺才能抢得主动,离开枪头的笼罩。

沈砚就是抢这进枪的五尺距离。

刚刚一阵避强击弱,其实是逼迫枪手换位,于移动之中,冲进他枪围五尺,造成他的被动和慌乱。

但是进了五尺,对方的枪是不是就容易夺了呢?

不一定。

你进敌会退。

果然,枪手吃了一惊,立刻收势回撤。

沈砚没有跟进追击,而是一脚踩向枪身,造成枪手抬枪起来,避免枪身被踏到地上,就在此时,眼看枪再后拉一二尺距离,枪手就可以施展攻势,结果沈砚一把抓住枪头后一尺了。

这个时候,枪势是没有起来的,枪头是静的,不动的,只是枪手在往后拖拽,他就不再跟着追击,而是逆向思维,把枪头给抓住了。

抓住还不够,要抢枪身这个杠杆,这个时候,抓住无效,但你从枪头握住杆抖枪,对方那一侧又何尝不是枪头?

抓枪之后,沈砚用另一只手,击打在枪头后面三尺的位置上,枪抖了,这种抖动是一条杠杆,离得越远,颤抖越大。

身后已经有人追上来,赶上一掌,砍在沈砚的后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