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 京西窑作车马船输运府兵工农商业互助共济盟
见高公子还不一定哪一天方便,沈砚这边自觉煤饼已经可以制作买卖了,而要买卖煤饼,以现有烧窑的存煤肯定不够。
回去之后,跟罗娘子一商量,第二天,门口挂了招工牌子,他们一大早又直奔两家民窑去了。
这两家民窑,一家叫顺义,一家叫安康,顺义就是那家要倒闭的,他们陆陆续续挖过三十多个矿穴,现在这些窑穴并不是都在采煤,因为有些窑穴一挖,产煤质量和数量不够,就放那儿了,又重新再开穴。
民营开窑,人力有限,窑穴较小,每个窑穴是一班人,通常不超过10人,每天的产量接近2000斤,如果满产的话,约摸着他们这个煤矿一天能出20000多斤煤,按照百斤6分银子,每天是12两的产值。
因为经营上不赚钱,占的地方不好,运气也不好,接连发生矿难,赔不起,已经不打算干了。
不干了,想重新还给朝廷,在煤监眼里,它没有一点价值,官府卖给你时,多少多少钱,你要还回去,官府要它干什么呢?所以官府连他们的抵押银都不肯退,这才是矿主于怀德跟他们扯拽的原因。
他现在要想全身而退,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个商人,忽悠人家接盘,毕竟采煤许可是稀缺的,当年跑它的时候那就真是太值钱了。
因为没有往来,路都摸不到,罗娘子把女儿送去哥哥家,怕沈砚不熟,真要买煤了,还要往回拉煤,得干活,非要带个铁锹跟沈砚一起去。
到了地方,顺义这边还有存煤在卖,但基本上都是清货心态。
只要你要得多,就可以给你便宜。
你要是要100斤,报的都是7文、8文,你要说别人卖6文,他们就会卖6文,再讲不下来价格了,但你要是要1000斤,他们就直接给你到5文……
估计还能还价。
沈砚来,是想先找矿主谈判的,所以也没有坚持讲价,问到矿主的弟弟于怀生,二人就在煤山跟前聊天。
罗娘子则抱着胳膊,一本正经跟人谈价去了。
她谈到了一万斤3.5分,这跟官煤的成本接近,觉得差不多了,于是特意去看,他们这儿不咋样的煤,都是煤粉和小块渣煤。
她心中窃喜,跑回来要拉沈砚走,口中说:“官人,官人,他们这种煤粉,咱们要一万斤,都才给我们三分半,你看这边的煤……”
这个年头都是大块煤贵。
道理也简单,家里烧煤,煤粉你想点着都难,而大块煤摞起来有间隙,反而好烧,以至于细煤和小煤块没人要。
沈砚和罗娘子二人已经琢磨透了呀,打煤饼,是不是大块的,你还得设法碾碎?有的煤结石硬度还高,表面明晃晃的,用大锤敲都难以敲烂,多费工?
沈砚配合地说:“这种煤都没啥用了,粉状的,往哪一放,风一刮就给你刮没了,你放家里,还要缝布盖上。”
于怀生追上来了,给沈砚说:“沈财主呀,它便宜呀,你不会打成饼烧吗,你们是烧窑,你们又不是居家过日子,是不是?”
讨价还价,约好了跟他哥见面的时间,二人先买了两万斤散煤,还说要回家先挖个池子,打个棚子,避免风一吹就散了,因此要求他们送煤上门。
这把于怀生愁上了,不送吧,怀疑是个大客户,送吧,这山路,只能靠骆驼,你用马用驴都不划算,沈砚都走出好远了,他骑马追上来了。
他给沈砚说:“沈财主呀。你要人命呢,来回一只骆驼顶多驮几百斤,我找几十只骆驼给你运煤,往返还得好几趟,你不能还是3分半吧,是不是……”
沈砚脱口说:“我不加钱。”
于怀生在马上着急:“谁让你加钱了,我是想给你说,我们自家有十几匹骆驼,我们立个契,我们每天给你运,这总可以了吧?”
沈砚说:“那不行。2万斤才几两银子,值得立契吗?10万8万以上我们立个契,这还差不多,这碎煤你也没那么多。这样吧,你先这样给我运,我回头见着东家了,咱们谈个长期的合作。”
于怀生说:“都开不下去了,哪来的长期合作呀,今年年底打算关门的,这玩意真没你想象的挣钱。”
沈砚问:“为什么呀?”
于怀生说:“王八蛋朝廷,他不让你好过呀,采煤,他非要给你安排军户,有很多人第一次干,没经验,到处乱刨,来了就出事故,然后就让你赔钱,这是其一,其二呢,你要开足马力采,他又给你设障碍,你是不知道,来回运煤,是要路条的,走远一点儿,路条死难批下来,你这么贱的东西,挣多少钱够批他路条的呢。安康家的煤,因为京城有人,路近,不用路条,他们就只拉京城卖。其它京畿,就都远,本身你就采煤养那么多伙计,你再养那么多伙计,给你牵着牲口往外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