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53章 咱是不是要专门做一段时间的街溜子

沈砚一大早就去了吴财主家,吴财主家现在对他也客气,都开始叫他小沈先生了。

检查一遍,亭子除了顶瓦,中间的火塘和一条通往亭子的石道,其余部分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沈砚量一量亭子中心的位置,估算、估算中间火塘位置的用砖和庭径小路用砖数量,专门用纸笔记了一下。

亭子现在已经成型,但彬木柱子的颜色有点儿显深。

这个没办法,南方的彬木,主要呈现?淡黄色或淡红色?,北方的彬木主要呈现淡褐灰色,或许他们只是类似,却不是完全相同的树木。

沈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折腾,也是大致了解了情况。

他这个柱子是新木,沉塘、干燥、放置等步骤都没时间实现,只是烘烤了一下,所以颜色虽然比南方彬木颜色偏深,却带着树青,反而更好看。

为了展现它这种颜色,避免柱子颜色太深,跟瓦色不搭配,也害怕柱子干燥引起的变化会让生漆开裂,生漆准备好了,沈砚最终听那俩木工给自己反映,没敢让人刷生漆。

最后打了多道桐油,上了用生漆熬成的清漆。

眼下大家都没发现他在偷工减料,这是偷工减料造成的。

一家人都觉得好神奇,你看别人家的柱子那什么颜色,你看我们家这柱子,咋就那么好看呢?

你别说,民间很少用清漆。

当代漆工大家黄成所著的漆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中,记载了透明漆的制作和使用,但清漆都是作为调漆的基础漆料,像制作“黑髹”和“朱髹”的制法时,用到精制过的、透明的漆调制。

在南方,清漆可能开始大量使用,但在北方,主要是给雕梁画栋上亮色,起到提高高光的作用。

这个时代,眼下还不流行用这种漆,用生漆加工提纯清漆,也贵。

所以说,沈砚真的是为了盖这个亭子,因为没有经验走了很多的弯路。

就这,将来开裂不开裂还不知道呢。

硬着头皮就干了。

吴财主家不懂呀,都稀奇得不行,从来没见过一家木柱能有这么好看的颜色,小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说小沈来了,吴财主家热情得很,好多家眷都出来了。

吴财主的二女儿还用一面圆绣挡着朱唇,怯生生问他:“沈郎。你是不是也给我们家的亭子起个名字呀。”

其实答应过。

沈砚在心里哀鸣,别给我增加成本了好吧,给他们起个名字容易,再雕字填色挂上头吗?

他装模作样找理由说:“尽简,尽素,无名才近乎道。”

吴二小姐为这句话半天都没说话。

她甚至一遍一遍看自己绣的刺绣……

为了省砖,沈砚也不打算把火塘给他们打成四四方方的。

他打算让火塘兼顾桌子的功效,桌面大,墩子小,这样的话,是不是就省砖呀,但如果吴财主问了,不愿意,你就可以已告诉他,一个四四方方的火塘,倘若你下面放一张椅子,你腿放哪呢。

而且他还在这次烧瓦的时候,前天还临时滚了一个圆筒耐火膛,配套他的新煤饼,让吴财主家的的这个火塘,不能烧柴,只能烧煤,从上面放煤饼,下面掉煤渣,这样一来,以后自己就可以给他们家供煤,从而使赔的钱,慢慢通过长期供应煤再挣回来。

关键是这也是一次试验。

这次试验一旦成功,自己就解决了烧煤的大问题,自己就可以放放心心拉煤来烟京,去通州卖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免沾沾自喜,咱是读书人,咱要是不能学以致用,跟大字不识的工匠有啥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