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 50 章 此仇不报,我没脸见人

把陶器送到通州城,老徐都等着急了。

他手里的陶瓷品都快卖光了,因为陶器昨晚就卖完了,今天上午只能卖瓷器,瓷器也快没了。

连个棚子都没搭起来,就这样的路边摊,两天下来,十来两银子卖了出来,按照利润比例的话,挣了四、五两,二人说着“刚来,会因为刚来,卖一遍就卖不动了”,但心里还有着期许。

沈砚让老徐通过几个新收的弟兄,找个人来给他们搭几间棚子,自己则算一下要给别人结的账,又一咬牙,转个身去了市场,花8两银子买了两头驴子回来了。

老徐也不反对了。

你背后有个50两要还,还有个150两要付,你现在就是跟时间赛跑。

你怎么跟时间赛跑?

就是你挣钱的速度。

陶器、瓷器这东西装车,它不是砖头不是瓦,也不是煤,它装不多,你运力跟不上,你挣哪门子钱呢?

就是光买了驴?

老徐问:“你咋不随着买驴买两辆车呀?”

沈砚凑他耳边,小声跟他说:“车跟驴差不多价格了。”

那没车也不行呀。

有办法呀,沈砚给康六示意一下。

‘康六跑几个兄弟面前宣布说:“谁家有车,谁能找到车,先生说了,谁能找到车,谁就可以用驴,驴租给你们,运费你们挣七,交堂口三,你们谁有,赶紧去拉车去。”

还真找了两辆车。

这就四辆车了。

四人四套车,就跑去等客商雇车的地方等黄牛,因为漕运不让他们沾,他们只能在那儿被动用车。

因为近期运力不够,到了之后,就被招走了。

运费是按照运力算的,每百斤粮食自己扛,自己入仓,到地方是六文钱,明知这是黄牛和帮派过一手的,问清楚给现钱之后,几人就出发了,200斤的麻包,沈砚那辆马车是官宦人家的厢车去了车厢改的,车大,装七袋还能装,但是不敢装了,怕轴受不了,是1400斤,是84文。

康六那辆马车虽然小一些,按说也松松装五袋,但他的车是木轴的,第一次跑,为了保险,只装了四袋,800斤,是48文,后面两头驴,一辆车装4袋。

凡是帮派车户,装了粮食就能走,但是像他们叫白脖的临时工不同,一定要等装好之后一起出发,这是怕你们带着粮食跑了,半路上偷粮食,到了数量不够了,好在他们到的晚已经是下午,等他们装好车,不一会儿就开始出发了。

沈砚也在琢磨人家这个流程。

他甚至开始明白为什么有这个顶首银,为什么要在册,其实是运输环节加强控制,如果用白脖运输,一跑多少里,就算是人看着,走到天黑了,或者出意外了,这粮食被偷了,路上撒了,你找谁负责去呢。

这么做其实没错。

但帮派和官府其实就是借着这种制度,相互勾结,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对脚力实施压榨。

就比官档中,你经常可以看到大车一趟运送400斤粮食,运钱几何、几何。

好笑了吧?

400斤粮食,才两麻袋,你出个大牲口,拖带个平板车,几十里地,你上头就放两麻包粮食呢?

你就是推独轮小车,经验丰富的脚力也能推两麻包以上呀。

全是他们在骗上头狗屁不懂的士大夫。

这样车费就会大量增加,增加的车费去哪了呢,主管官吏和堂口分了。

沈砚相信,如果不是漕帮垄断,按照公平公正分包的方法,漕运费用起码能降下来三分之二以上。

因为整队运送,等到了京城,一批一批送粮入仓,天就已经黑了。

白脖们不放心,不隔天收钱,都在围着管事的领钱,又等着发了一会儿钱,沈砚自己拿了84文,两个按照三成上交,一人给他14文,康六要按24文交,私下沈砚又退给他10文,沈砚一共拿了126文。

陶瓷卖开之后,一百多文钱沈砚都有点看不在眼里了,但没办法,现在太过缺钱了。

天已经黑了,为了让他们顺利出城,官仓这边还一人发了一张路条。

既然有路条,沈砚就带他们回一趟沈忠的宅院。

周全反而没在。

康六和另外两个兄弟因为有了牲畜,拿了高收入,一人落了三十多文钱,就凑钱去买卤味来孝敬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