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 8 章 天子嘛,肩上是九州万方(第2页)

打发走刘行知。

身边的大太监也在安排小太监跑腿去礼部,连夜报送,这是给死者最大的敬意了。

太子不再说话。

威宁伯世子那种人,他去不去谢恩呢,想起那个孤傲的身影,太子有点头疼,不自觉低头,掐着两边的太阳穴。

谢恩谢得好。

我再为他父子说话,弄不好就顺利袭爵了,父皇的本意,也只是驯服他一家,留给我来用。

谁知道二人怎么如此刚烈,自尽了呢,还有?那晚上送金的人会是谁呢。

他突然决定说:“摆驾乾清宫,我要给父皇问安。”

到了乾清宫,靖端皇帝病情好了不少,正在嫔妃的服侍下小口小口地喝着燕窝粥,人说太子来了。

女嫔赶紧上前,提前跪在地上。

很多人以为在宫中,嫔妃多有地位,上斗皇后、贵妃,下斗太监、宫娥,其实则不然,大晟后宫,只能有一位皇后,那是皇帝的结发妻子,只能有一位贵妃,这是皇帝的平妻,其余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德嫔……是封号,也是她们的等级,至于那些没有封号的宫嫔,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清,所以不要说国之储君,就是在皇后和贵妃面前,也不过是一介奴婢,想上位很漫长,起码要先怀孕,一般怀孕可以挣个有封号的妃……

偏偏皇帝除太子外,就是几个公主,其余无所出。

所以这种皇帝宠爱而无子嗣的嫔,一样见面就趴了,头都不能抬,她们是侍奉老皇帝的人,看他儿子想干什么?

太子一来,就把人遣散了,自己跪在一旁,替皇帝喂食,皇帝反而兴趣寥寥。

他带着赞许说:“你最近处理的政务,朕都看了,还不错,就是仁厚了些,圣人不仁,你肩上担负的可是九州万方,不要着眼于那些小事情,就像威宁伯一家,就是死绝了,于国何损?”

还在讲威宁伯。

表面上看,威宁伯死就死了,他不平反,不昭雪,甚至动不动就说这个人不重要,但他老提。

太子甚至觉得,这是对父皇的一次沉重打击。

他的目的是什么?

沈伍光干过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也就是说,他直接管辖过京城周边五个府所,后来做了前军都督佥事,又屡次出征作战,是历经战阵的将领。

他怕他不行了,自己出问题,所以打算驯服打老实之后,等着太子施恩,这样的话,再一任命,京畿军权不会旁落。

结果把人逼死了。

所以不管皇帝怎么说这个人不重要,死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你大可不管他,但太子肯定,他这是羞愤所致。

所以太子来,假装不是征询他的意见,而是说:“父皇,威宁伯死后,爵位是削是留还未有定数,个人是功是罪,亦无定论,但下葬呀,礼部未及时上报,陵园地没有恩赐,儿臣虽然是让人照办了,毕竟人都死了,人死为大,等着下葬,但又怕父皇生他们的气未消,向父皇禀报一声。”

皇帝说:“你办了就办了吧。陵园地?呵呵,跟他一样,朕就不给他,置君臣道义于不顾的混账玩意儿,他们顾脸了,把朕置于何地?这些事情不要过于关注,太子监国,要着眼于大事儿,不要把这个心思放到某一个人,某一个臣,相比于九州万方,表面上看这个人如何如何重要,不过沧海一粟尔,太阳离开谁都能照常升起。就比如威宁伯爵有没有人袭,你放三、五年也无所谓。”

太子说:“关键是威宁伯之子,得知陛下不以他家族罪责为意,照例赏赐,心存感激,要谢陛下之恩。”

他观察着父亲,小心翼翼地问:“您见吗?”

他又说:“就是那个沈铁柱。沈砚。”

皇帝嘿然一笑说:“那是个废材,恩不恩的算了,给他个生路,是吧,你安排个侍卫给他。戴罪立功嘛,将来朕不在了,用着试试,没大错就行,爵位还了他,毕竟我跟他祖父……”

当年也是称兄道弟的。

不说了。

他说:“你觉得朕见不见他?”

太子说:“要是不见,究竟是不是他们家有罪,等于父皇都没理清,要是见了,一笑泯恩仇,那是父皇理清了,大度,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皇帝说:“好。朕听你的。一笑泯恩仇是对的,天子嘛,肩上是九州万方,能跟哪一个人置气?置气的话,这个苗我也不给他留,你说呢,还有,我听说你还在查他们的案子,不查了,不查了……”

太子说:“那箱黄金来得蹊跷。”

皇帝说:“蹊跷什么呀?”

他看看外头,小声说:“有人泄了禁中语,外头怕朕换人管中军,他一死,已经没什么用了,你再查下去,把老臣得罪了,还换不下来,得不偿失,眼里要容得下沙子,这事儿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