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撰写报告

激动的情绪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

他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舅舅,心中的最后一丝不确定也烟消云散。

林振华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老旧的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嘎”声,像是在为他的思考打着节拍。

他停下脚步,转身严肃地看着陈风:“小风,从现在开始,这件事就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报告,必须写,而且要写得万无一失。它不能是一份充满玄学词汇的道经,也不能是一篇只有高能物理学家才能看懂的尖端论文。它必须是一份能让最高决策层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其原理、看清其价值、并意识到其风险的,完美的报告。”

他走到书桌前,将那盆被催生得绿意盎然的文竹轻轻推到一旁,空出一大片地方。

“我们分工。”林振华的眼神锐利如鹰,“你,是这门功法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也是物理系的高材生。功法的核心原理,如何修炼,修炼后有什么效果,其中的科学逻辑,你来写。

记住,要用最严谨、最现代的科学语言去解构它,把它从玄学的范畴里拉出来,放到前沿科学的桌面上。我要让那些看报告的人明白,这不是神话,而是一门可以被理解、被复制、被优化的超级技术。”

陈风重重地点了点头。

林振华又指向自己:“我,则负责另一部分。这门功法的历史渊源,它与我们华夏古老道家文化的联系,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国家安全影响、以及我们必须建立何种制度来驾驭这股力量,由我来阐述。我要让决策者们看到,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我们文明根源深处的回响,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终极底牌!”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两位至亲之人心中的热血在奔流。

“开始吧。”林振手一挥,指向书桌旁的电脑,“时间紧迫,我们必须通宵完成。天亮之后,这份报告必须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陈风坐到电脑前,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摒除。

他闭上眼,再次内视丹田,感受着那缕金色能量的律动,感受着它与身体每一个细胞的共鸣。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的眼神已经变得专注而深邃。

他没有立刻开始打字,而是先在草稿纸上飞速地写下一连串的公式和模型图。

他试图用量子物理的概率云来描述气感,用弦理论的能量振动来解释经络的共振频率,用热力学定律来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

一个个熟悉的物理名词,被他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第一章:功法总纲《太阳真经》基础原理】

【1.1 能量来源:对特定频段太阳高能粒子的筛选性吸收】

他写下第一个标题。

在正文里,他详细描述了家传玉佩可能扮演的“谐振器”角色,它在高强度太阳耀斑的激发下,暂时改变了人体生物磁扬的某种“通透性”,使得原本无法被直接利用的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能够以一种无害的方式进入人体。

他将这个过程比喻为一个极其精密的“粒子筛选器”。

【1.2 能量转化:基于丹田区域的生物能量扬构建与稳定转化】

他将丹田描述为一个天然的“生物反应堆”。

吸收入体的“太阳真能”,在这里并非简单存储,而是通过一种未知的生物催化过程,与人体自身的生物电、化学能相结合,转化为一种更稳定、更高级的生命能量。

他甚至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冷核聚变”,其转化效率远超人类目前的一切能源技术。

【1.3 能量运转: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可控能量内循环网络】

所谓的“周天搬运”,被他定义为一个闭环的能量输送系统。

他绘制了一副简化的人体经络图,并在旁边标注了现代神经学和循环系统的解剖图。

他指出,经络很可能是一种人类尚未完全探明的、叠加在物理身体之上的“能量通道网络”,《太阳真经》的法门,就是激活并利用这个网络的“操作协议”。

每一次能量循环,都是对这个网络和身体细胞的一次强化和优化。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文字和图表飞速增加。

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修炼体验,在他的笔下,被一步步地剥去玄秘的外衣,露出了闪耀着科学光辉的内核。

而另一边,林振华则在他的书山里翻江倒海。

他从书架最深处抽出一本本用油纸包裹的线装古籍,有些书页已经泛黄发脆,散发着历史的霉味。

他翻阅《黄帝内经》,寻找关于“天人感应”的原始论述;

查阅《抱朴子·内篇》,对比其中关于“金丹大道”的记载与陈风的描述;

他甚至找出了一本地方县志,上面记载了明朝嘉靖年间一次剧烈的太阳活动后,当地出现“白日飞升”的民间传说。

他将这些零散的、被视为神话传说的片段一一摘录下来,与现代天文学的太阳活动周期记录进行交叉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