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月皎皎 作品

第158章 史玉鸣麻烦了(第2页)

更蹊跷的是,评标委员会七人中有西人与史玉鸣存在校友关系。

报道中引用的录音证据尤为致命。在一段标注"2024年1月8日"的录音中,一个疑似史小发的声音说:"叔父己经和教育局打过招呼,技术标书随便写写就行,关键是把报价压到七千二百万。"

背景音里酒杯碰撞的脆响与碧海轩优雅地古筝背景音完美吻合,显示出一种诡异的和谐感。

报道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在s市最大的家长论坛"幼苗守护者"上,一篇题为《我们的孩子正在裂缝教室里上课》的帖子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获得十余万点击,很多家长纷纷在评论区表示要联名上书请求给孩子转学。

新区中心小学三年二班的家长李某在采访中声音发抖:"上周孩子还说天花板掉灰,我们以为是普通装修问题……"

明辉集团的股价在报道发布当日大跳水,市值蒸发逾十亿。更戏剧性的是,某私募基金经理在微博上爆料:明辉建工在某海外银行的资金流水显示,就在工程验收前一周,曾有五笔共计1200万元的异常转账。

在s市信访局门口,前来反映校舍安全问题的民众排起长队。退休工程师张建国带着自费购买的检测仪器,义务为三十多所学校进行安全筛查。

"这些数据让我夜不能寐,"他指着表格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有的梁柱钢筋间距超标两倍,这根本不是偷工减料,这是在犯罪!"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有内部人士透露,明辉建工在中标后第三天,就将工程转包给一家刚成立的空壳公司。而在施工期间,监理单位的验收记录存在大量同一人笔迹的签名。

更令人愤慨的是,本该用于抗震加固的专项资金,账目显示被用于购买"高级办公家具"。

这场由一封匿名信引发的风暴,最终演变成全民参与的公共安全事件。在最新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多位代表联名提案要求建立"终身追责"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而那个最初的神秘举报人,至今仍未现身。

清晨七点十五分,s市政府的舆情监测系统突然亮起刺目的红色警报。刺耳的提示音划破了市政大楼清晨的寂静,值班人员一个激灵从椅子上弹起来,手忙脚乱地调出警报详情。

屏幕上,一则题为《中心小学教学楼惊现裂缝,家长质疑工程质量》的报道正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当史玉鸣的秘书王磊战战兢兢地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时,报道下方的评论区己经涌入六千多条留言。最热门的一条写着:"我孩子在中心小学读书,请问领导们敢不敢公开裂缝检测报告?"

点赞数正以每秒数十个的速度飙升。王磊注意到史副市长握着平板的手指关节己经泛白,额角暴起的青筋在晨光中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