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克洛普的战术笔记
夜,多特蒙德,布拉克尔训练基地。¢微*趣/小!税¨网_ ·冕+废+跃¨渎¢
主教练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尤尔根·克洛普没有回家。他的妻子乌拉早就习惯了丈夫的这种工作狂状态,尤其是在一场不尽如人意的平局之后。
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巨大的战术板,上面密密麻麻地贴着代表双方球员的磁石。旁边,摊开着一本厚厚的、书页己经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用德语写着——《向大师学习:萨基、克鲁伊夫与洛巴诺夫斯基的战术遗产》。
这本笔记,是他从美因茨时期就开始记录的,里面摘抄了无数足球史上伟大教练的战术思想。而今晚,他的思绪,却被那个黄黑色的36号棋子,彻底占据了。
克洛普烦躁地抓了抓自己的金发,起身冲了一杯浓得发苦的黑咖啡。
1:1战平乌迪内斯。
这个结果,像一根鱼刺,卡在他的喉咙里,不上不下。
他并不担心次回合的比赛。他对自己的球队有信心,他知道小伙子们能在任何客场创造奇迹。
他真正在意的,是比赛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那个中国小子所展现出的、一种让他既兴奋又困惑的“可能性”。
克洛普坐回椅子上,目光再次聚焦于战术板。
4-4-2菱形中场。这是他目前为球队打造的核心战术。它强调中场的控制和压迫,强调由守转攻的效率。在德甲,这套打法足以让大部分对手感到窒管。
但面对乌迪内斯这种典型的意大利球队,菱形中场的弱点,暴露无遗。
“过于依赖中路渗透。” 克洛普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条。
菱形中场舍弃了传统的边锋,进攻的宽度,几乎完全依赖于两名边后卫的前插。.k·a¨n¢s·h¨u_j*u+n/.*n+e?t\当对手像乌迪内斯一样,在中路堆积重兵,用一个紧凑的、富有弹性的防守体系来扼杀空间时,自己的进攻就会变得非常便秘。
他回想起比赛的画面。无数次,皮球只能在外围传来传去,像一只无头苍蝇,撞不进那片蓝黑色的铁壁。
唯一的进球,来自于楚风那次“非常规”的内切跑位和“魔鬼般”的外脚背传中。
克洛普用笔,轻轻敲了敲那颗36号磁石。
“楚(feng)。”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个名字,然后在下面划了一道重重的横线。
“优点:
1. 顶级的身体对抗(参考:卢西奥,但更灵活)。
2. 惊人的防守预判和一对一能力。
3. 不可思议的左脚技术,尤其是外脚背长传,弧线诡异,精准度极高(参考:夸雷斯马?不,比他更实用)。
4. 超越年龄的冷静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写到这里,克洛普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这些特质,集中在任何一个成名球星身上,都足以让他成为世界级。而现在,它们却出现在一个18岁的、此前默默无闻的中国少年身上。
“这小子,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忍不住喃喃自语。
随即,他又写下了:
“缺点/待开发:
1. 战术纪律性(有时过于依赖本能,比如对阵沙尔克时的那个丢球)。
2. 右脚能力(几乎为零)。
3. 作为边后卫,与前场队友的常规配合套路,尚不熟练。”
克洛普的眉头紧锁。_兰\兰_雯_血` ¢免·废¨粤^犊\
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将楚风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同时又掩盖掉他的缺点?
让他继续踢左后卫或右后卫?可以。他己经是德甲最好的边后卫之一。但这似乎……有些浪费。
浪费了他那神出鬼没的传球,浪费了他那可以覆盖整个半场的防守能力。他就像一柄瑞士军刀,你却只用它来开罐头。
克洛普翻开了他的战术笔记,翻到了“约翰·克鲁伊夫”的章节。
上面有一句他亲手抄录的话:“最好的防守,就是让你的对手拿不到球。而最好的进攻,就是让你的王牌球员,出现在最让他舒服、也最让对手难受的位置上。”
什么位置,能让楚风最舒服?
克洛普的目光,在战术板上游移。
边后卫?需要承担大量的往返跑,并且在进攻端的选择会受到边线的限制。
中后卫?可以发挥他的防守能力,但会完全牺牲掉他的进攻才华。那脚黄金外脚背,将毫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