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新式大墩台(第2页)

图赖气急败坏,指着远处说道。

“大家不要去排除地雷了,从旁边绕路而行。

西面肯定有明军的堡垒,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将堡垒攻破!”

鞑子们全都憋着一股气,立马听从命令,开始绕路而行。

就在张有才他们锁好大门,布置好地雷之时,远处也传来了滚滚的马蹄声。

“鞑子来了,赶紧上墩台!”

众人把地雷用雪盖好,随后朝着墩台跑去。

明军所用的墩台,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高三丈五尺的,是小墩台,一般驻军5人。

还有一种大一点的,高五丈的,一般驻军10人。

两种墩台,都是安排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作为预警之用。

墩台上的士兵,要不停的朝着周围观察。

如果发现敌军前来袭击,就要发炮示警。

一声炮响,就说明有100个敌人来袭。

两声炮响,就是500个敌人来袭。

三声炮响,就是1000个敌人来袭。

西声炮响,那就是有5000敌人来袭。

最高的规格是五声炮响,说明有上万人来袭。

这些墩台,除了驻守的士兵之外,还会储备粮草兵器,做坚守之用。

而且这种墩台没有楼梯,平时上下都使用软梯。

等士兵全都爬上去之后,就会把软梯收起来,让敌人无法攀爬。

而张有才他们所在

的墩台,和明军原有的小墩台不太一样。

郭云飞感觉那种小墩台,只能起到预警作用,却无法消耗敌人的兵力。

所以他设计了一种能够驻守50人,非常坚固的大型墩台。

以前那种小墩台,基本上都是由夯土制成的。

而郭云飞设计的这种大墩台,只以夯土作为地基,外边要包上两层大青砖。

青砖的中间,还用糯米汁混合着泥灰勾缝,哪怕是遇到炮击,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不仅如此,小墩台最高也就五丈,而这种大型墩台高六丈,有将近20米的高度。

墩台下方10米,同样不设有楼梯,需要用软梯进行攀爬。

攀爬到10米的高度,有一个可以进入墩台的小门。

这个门不是很大,但是却异常坚固。

内部是厚木头,外面包了两层铁皮。

防火防烧,也不惧枪弹攻击。

从这个小门进去之后,顶部有两层,是士兵们居住和防守的区域。

最上边还单独建了一个小房子,作为瞭望台,配合望远镜使用,可以观察到很远的距离。

不仅如此,这种大墩台的内部,还储存了足够一个月食用的粮食和水,以及大量武器。

只要不让敌人爬上来,他们坚守一个月都没问题!

张有才听见马蹄声越来越近,迅速对着众人催促道。

“不要浪费时间,赶紧上软梯!”

从墩台的铁门上面,己经丢下了一条软梯。

软梯并不好攀爬,但是士兵们训练有素,还是很快爬了上去。

张有才作为总旗官,亲自在最后掩护。

等士兵们都上了墩台之后,他再最后一个爬上去。

他这边刚刚收起软梯,就看见了恐怖的一幕。

至少有5000骑兵,打着上千支火把,正在从西面八方不断赶来。

“看来今天,又是九死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