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清除隐患(第2页)

于是苏雨荷与秦子墨商量了一下,决定让满朝文武回答:东子湖能存多少立方水?西子湖和东子湖合起来存多少水可以达到安全警戒线?桥梁建设是什么原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承重量是多少?

皇帝听完不禁哈哈大笑:“别说这些老臣了,就是朕也回答不上来。”

“回答不上来是正常的。作为领导者,这些事都该由底下人来办。如果每个人都去研究学术,那谁来领导?只不过领导者不能太多,常言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您就是主事的。要是都来主持,谁也不服谁,那家里不就乱了吗?”苏雨荷说。

“对,雨荷说得对。”秦子墨点头。

“因此说,您想封他个什么官,他就是什么官。您想新设一个侍郎,那他就是侍郎。”

“朕心里有数了。”

没过几天,早朝时皇帝提出了这些问题,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这时,刘耀祖站出来一一解答了。就这样,皇上册封他为工部尚书,原来的工部尚书徐文锦一道题也没答上来,皇帝给了他一个虚职……

这回不用皇上传召,三公主自己就来找父皇谢恩。很快,皇帝给两人订了婚,还决定等工地竣工,就让他们成婚。

这下工期进度又加快了,大家决定在上冻之前完工。这次又吸收了大量民工,每日三班倒,两个月就完成了清淤工作。之后,苏雨荷设计了打夯的石头,石匠根据她的设计,做成了200多个石夯。民工用这些尖锐的石头打入地下,加固了湖底、堤坝底部和桥墩底下的基石。

东子湖底下的巨石,这时己被水泡上了三分之一,用火烧不行,也不敢用火药炸。于是苏雨荷决定找来一些木头,把它们连在一起,绑在石头上,绳子的另一端扯到岸上,等放水后利用木头的浮力,把大石头拖到岸上来。

这个设想再次震惊了刘耀祖:“真不知你们两口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也太多了,这种方法都能想出来,我怎么就琢磨不出来?可你们俩一琢磨就有办法。”

“别说那些废话,你就干脆说一句,行不行?”秦子墨说道。

“你把‘可不’去掉,就是一个字:行!”

“行,赶紧多找木头,制成木筏绑在大石头两侧。”

很快,木筏做好了,老老实实地绑在大石头上。这天,大家把堵塞三孔桥洞口的石头扒开,很快西湖的水就蔓延过来,东湖的水位一点点上升,而且越来越快,一夜之间两个湖的水位竟然持平了。东湖那块大石头也随着木筏漂了起来,人们拉着木筏,把大石头拖到了岸上。

“怎么一夜之间两个湖的水位就持平了?”有人问。

“这不是很明显吗?这块大石头压住了地下水的出口,随着西湖的水流入,木头把大石头擎了起来,打开了地下水的出口,地下水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东湖了。”苏雨荷解释道,“我们当初没炸碎这块石头,也是怕一旦炸碎了,掉到地下暗河里,堵住地下水流通,时间长了又造成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