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东子湖的秘密(第2页)
很快,工地的大坝上就出现了一群来回穿梭的小邮差,他们成了工地上指挥者的“腿”。除了传递信息,还能到各个区域端茶倒水。刘耀祖身边就留了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每天给他端茶倒水、传个口信。两年后工地完全竣工时,刘耀祖还带走了一部分孩子,作为他的家奴培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刘耀祖又提出,最近工地又来了一部分难民,想加入到工地干活。苏雨荷让他留下,说湖岸北坡有很多石块需要人搬上来,可以把这部分难民安置在那里搬石块。
“公主您有所不知,这些人骨瘦如柴,没什么力气,恐怕搬不动石块啊。”刘耀祖担忧地说。
“你可以这样:先收留他们,管饭,每天让他们搬几趟石头,报酬就是供饭吃。等他们吃几天饱饭,有力气了,多干活了,就可以给他们工钱。这叫按劳取酬——头几天干的活只够换饭吃,等有力气了,多干活就能开工资。如果有人想偷懒,那也只能混个饱饭,挣不到钱。”
“这个方法挺好,正好那边清理石头的活,谁都不爱去,因为清理石头费时费力,还干不出多少活,自然挣得也少。”刘耀祖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以后要是陆续还有讨饭的过来,都给他们安排这样的活。因为这些人想混口饭吃,可我们要是白给他们饭吃,那些付出劳动的人就会心理不平衡,所以只能用这个办法。”苏雨荷解释道。
就这样,本来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清淤工作,只用了三个月就初见成效,也就是第一个一百天。现在大桥
也要合拢了,这两天秦子墨吃住在工地,苏雨荷也天天到工地上检查,因为他们想抢在下雨之前把桥梁修好。
这天,大桥终于开始合拢。由于计算合理,再加上石匠们打磨的石砖分毫不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注视下,两面的桥体顺利合拢了。
这引来很多百姓围观,人们没见过这样的桥梁,更没见过这么雄伟壮观的三孔桥。苏雨荷还在桥的一旁钉了个大木牌子,把她画的效果图贴在上面,很多人都很惊讶:原来大桥建成后是这个样子啊。
这一天,皇帝也来视察,他在画前流连忘返,心想如果真能建成这样,那必将青史留名……
秦子墨着重向皇帝介绍了刘耀祖,苏雨荷也把刘耀祖的才华讲给皇帝听。最后怕皇帝不能完全理解,苏雨荷又补充说,刘耀祖是难得的人才,现在的人都在攻读八股文、钻研文章,而刘耀祖攻克的是术数,这是当今朝代最缺少的人才,希望皇帝能珍惜。可不管苏雨荷他们怎么夸奖刘耀祖,皇帝始终没太上心。
最后实在没办法,苏雨荷就提起了刘耀祖与三公主的事,希望皇帝能慧眼识人,也给自己找个乘龙快婿。
这回皇帝才开始留意刘耀祖。苏雨荷还给皇上讲:“我们朝中不能净留一些满嘴之乎者也的人,你让他们修个路不行,修个水库更不行,带兵打仗就更谈不上了。朝中大臣也需要全面发展,不能清一色都是文人墨客,要提拔几个能做实事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