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清水湾 作品

第十一回 红号精神继 黄坛连五县(第2页)

消息传到务川,赵国清也学着开通了飞粮道,把务川的玉米运到缺粮的沿河。宁国学则在思南组织妇女编竹筐,专门用来装粮食,竹筐上都编着"黄"字标记。

很快,一条连接五县的"黄金运输线"形成了。德江缺盐,印江就通过飞粮道送盐过来;沿河缺药材,思南就组织药农采了药送过去。神兵们还在暗道里设了哨卡,遇到民团搜查就躲进洞里,等敌人走了再继续赶路。

这天,张羽耀正在飞粮道的德江入口检查,突然听到洞内传来呼救声。他带人冲进去,发现是几个运粮的神兵被毒蛇咬伤了,躺在地上抽搐。

"快!找解毒药!"张羽耀急得团团转,可身边根本没有解药。

就在这时,王瞎子拄着拐杖赶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别慌!老汉带了解药!这是黄号军传下来的方子,用七叶一枝花和蛇倒退熬的,专治蛇毒。"

他让神兵们找来陶罐,在洞里生火熬药,给受伤的弟兄灌下去。没过半个时辰,中毒的神兵果然醒了过来,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已无大碍。

"王老汉,您怎么知道洞里有蛇?还带了解药?"张金银好奇地问。

王瞎子嘿嘿一笑:"黄号军的《行军要诀》里写着呢,'飞粮道多毒虫,需备七叶一枝花'。老汉早就备好药了,就怕出事。"

张羽耀这才明白,黄号军留下的不仅是暗道和阵法,还有宝贵的经验。他让人把《行军要诀》抄了多份,分发给各坛,让弟兄们都好好学习。

随着飞粮道的开通,五县神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印江的铁匠帮德江打造大刀,务川的木匠帮沿河修土炮,思南的书生帮神兵写传单,上面印着黄号军的故事和“灭丁灭粮灭捐”的口号。传单贴到哪里,哪里就有百姓偷偷加入神兵,连一些原本中立的乡绅,也开始暗中支持他们。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稳坪的百姓自发带着年货来到张氏宗祠,给神兵们送来了腊肉、糍粑和新做的布鞋。一个白发老婆婆拉着张羽耀的手,颤巍巍地说:“佛主啊,我男人当年就是黄号军,死在思南战场上。现在看到你们举黄旗,就像看到他回来了一样……”

张羽耀望着满院的百姓,心里热乎乎的。他让人杀了两头猪,和百姓们一起过年。篝火旁,王瞎子弹着三弦,唱着新编的《黄号神兵谣》,孩子们围着黄旗追逐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枫香坝。

席间,李天保从印江赶来,带来了个好消息:“张佛主,印江的神坛已经扩展到十个村寨,能战的弟兄有两千多人了!我看咱们可以趁热打铁,把五县的神坛都统一起来,成立‘黄号神兵总坛’!”

张羽耀当即表示赞同:“好!等过了年,咱们就在沙子坡召开五县大会,正式成立总坛,让黔东的黄旗飘得更高!”

窗外,雪花悄然落下,覆盖了黄号碑上的残痕,却盖不住神兵们心中的火焰。他们知道,有黄号军的精神指引,有五县百姓的支持,这支由穷苦人组成的队伍,一定能在黔东大地闯出一条活路来。

正月十五元宵夜,德江稳坪的夜空被烟花照亮,百姓们提着灯笼在街上巡游,神兵们则在张氏宗祠的祭坛前举行“迎黄魂”仪式。张羽耀站在黄号残碑前,将新制的黄旗点燃一角,灰烬随风飘散,据说这样能请来黄号军的英灵庇佑。

仪式结束后,张羽耀带着张金银巡查飞粮道。月光透过洞口洒进暗道,岩壁上的“黄”字标记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走到中段的宽敞石室时,张羽耀突然发现石壁上有幅模糊的壁画,像是某种练武的姿势。

“这是什么?”他凑近细看,壁画上的人动作奇特,四肢扭曲成不可思议的角度,旁边还刻着小字,“黄魂护体功……刀枪不伤……”

张金银也看呆了:“难道是黄号军的护体神功?”

两人正研究着,石室突然刮起一阵阴风,火把的光芒剧烈摇晃。一个模糊的身影从石壁中浮现,穿着泛黄的号衣,头裹黄巾,看不清面容,却带着一股威严的气息。

张羽耀和张金银吓得拔刀戒备,却听到那身影开口说话,声音像是从百年前传来:“后世神兵,不必惊慌。吾乃黄号军百夫长,奉胡将军之命,守护此功百年,待有缘人继承。”

“您是……黄号军的英灵?”张羽耀又惊又喜,连忙收起刀。

黄衣身影微微点头:“汝等继承黄旗,心怀百姓,合该习得此功。此‘黄魂护体功’需以心养气,以气护体,非靠符咒神水,而在信念坚定。练至深处,虽不能真刀枪不入,却能聚气成盾,减免刀枪之伤。”

说罢,身影做出壁画上的姿势,口中念诵口诀:“气沉丹田,意守玄关,黄魂入体,百邪不侵……”张羽耀和张金银连忙跟着模仿,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缓缓流遍全身。

“此功需每日寅时练习,辅以黄米为引。”黄衣身影说完,又在石壁上指点,“此处有吾军当年藏的练功图谱,汝等可取走研习。切记,功在护民,非为逞强,滥用必遭天谴。”

话音刚落,身影渐渐消散在石壁中,阴风骤停,火把恢复稳定。张羽耀和张金银面面相觑,都觉得像做梦一般。张金银伸手摸向石壁,果然在壁画旁摸到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卷麻布图谱,上面画满了练功姿势和口诀。

“是真的!不是幻觉!”张金银激动得声音发颤,“咱们真的得到黄号军的真传了!”

张羽耀小心翼翼地将图谱收好,对着石壁深深一揖:“多谢百夫长指点,我等定当善用此功,护佑黔东百姓。”

回到宗祠,两人连夜研究图谱。图谱分为“基础篇”“进阶篇”“实战篇”,不仅有练功方法,还有配合阵法的技击之术。张羽耀试着按照图谱练习,半个时辰后竟额头冒汗,浑身暖洋洋的,疲惫感一扫而空。

“这功真有用!”他惊喜地说,“明天就教给各坛的骨干!”

第二天一早,张羽耀召集德江神兵的骨干,在枫香坝传授“黄魂护体功”。起初有人不信,觉得不如神符管用,但练了几天后,发现身手确实轻快了许多,打斗时也更有耐力,渐渐都认真起来。

消息传到印江,李天保特意赶来学习。他本就习武出身,练起护体功事半功倍,很快就能聚气挡开木棍的击打。“这功比神水靠谱多了!”他兴奋地说,“我回去就教给印江的弟兄,以后打仗不用光靠硬拼了!”

宁国学则从图谱的“医篇”中发现了黄号军的疗伤秘方,用当地的草药配合气功推拿,治好不少神兵的旧伤。他感慨道:“黄号军不仅会打仗,还懂医术,真是咱们的榜样啊!”

没过多久,五县的神兵都练起了护体功。虽然没人真能做到刀枪不入,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受伤后恢复也更快。在一次与民团的遭遇战中,张羽让赤手空拳挡开敌人的砍刀,靠着护体功反杀敌人,让弟兄们对这门功夫更加信服。

这天,张羽耀正在教新加入的神兵练功,王瞎子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拿着个破旧的头盔:“佛主,你看老汉找到了什么?这是黄号军的铁盔,上面还有弹痕呢!”

铁盔上有个明显的凹痕,却没有穿透。张羽耀拿起铁盔,突然明白过来:“原来黄号军不是真的刀枪不入,是靠护体功配合盔甲!难怪他们能挡子弹!”

他当即让人仿照铁盔的样式,用熟铁打造盔甲,分发给各坛的骨干。穿上盔甲的神兵练起护体功,防御力大大提升,在战场上越发勇猛。百姓们看到神兵身披铁甲,威风凛凛,都说是“黄号军显灵了”,前来投奔的人更多了。

张羽耀看着操场上刻苦练功的弟兄们,又望了望祠堂里的黄号残碑,心中充满感激。他知道,黄号军的精神不仅活在传说里,更通过这些功法、图谱和百姓的信仰,真正融入了神兵的血脉。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沿着先辈的足迹,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战场。

阳春三月,黔东大地回暖,沙子坡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五县神兵的佛主带着骨干齐聚于此,召开“黄号神兵总坛成立大会”。山坡上竖起五面巨大的黄旗,风中猎猎作响,两千多名头裹黄巾的神兵列队整齐,气势如虹。

大会开始,张羽耀站在土台上,举起黄号军的残碑拓片,声音传遍山谷:“弟兄们!今天,我们继承黄号军的遗志,成立黔东黄号神兵总坛!从今天起,德江、印江、务川、思南、沿河五县神兵,同气连枝,生死与共!”

“同气连枝!生死与共!”神兵们齐声呐喊,震得油菜花纷纷飘落。

随后,五县佛主共同宣布总坛章程:张羽耀任总佛主,李天保任兵马元帅,赵国清任粮草官,宁国学任军师,张羽让任先锋官。总坛下设“五旗营”,每县一营,各营统一旗号、统一阵法、统一号令。

王瞎子被请上台,当场宣布新编成的《黄号军规》:“一不许欺压百姓,二不许私藏财物,三不许临阵退缩,四不许背叛弟兄,五要尊黄号遗训……”神兵们听得认真,纷纷举手宣誓遵守。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展示黄号军的“三宝”——从飞粮道找到的练功图谱、黄号残碑拓片,还有新铸成的“黄魂刀”。这把刀仿照黄号军的样式打造,刀身刻着护体功口诀,刀柄缠着黄巾,由张羽耀亲手授予李天保。

“此刀赐给兵马元帅!”张羽耀高声道,“望你带着弟兄们,像当年的黄号军一样,奋勇杀敌,护佑黔东!”

李天保接过刀,单膝跪地:“属下定不负总佛主所托!黄魂刀在,神兵在!”

大会结束后,各营开始展示练兵成果。德江营的“天罗阵”变幻莫测,印江营的护体功硬抗木棍,务川营的土炮精准轰击,思南营的飞鸽传信迅速准确,沿河营的水性演练如鱼得水。看得前来观礼的百姓连连叫好,不少青壮年当场要求加入神兵。

宁国学带着书生们在会场四周张贴传单,上面印着黄号军的故事和神兵的章程。一个读过书的老秀才看着传单,感慨道:“百年前黄号军揭竿,百年后神兵继起,这黔东的穷苦人,是压不垮的啊!”

当天傍晚,总坛收到急报:王家烈派了一个旅的正规军,正往德江开来,扬言要“剿灭黄号余孽”。神兵们顿时紧张起来,纷纷请战。

张羽耀却很镇定,召集坛主们商议:“官兵人多势众,硬拼不行。咱们用黄号军的老办法——坚壁清野,游击袭扰。”

李天保提议:“让沿河营在乌江沿岸设伏,毁掉浮桥;务川营断他们的粮道;印江和思南营袭扰侧翼;德江营正面牵制,把他们引进咱们的包围圈!”

宁国学补充道:“我让人散布谣言,说黄号军的英灵显圣,能让神兵刀枪不入。先扰乱他们的军心!”

计策定下,五县神兵立刻行动起来。百姓们也自发帮忙,有的藏起粮食,有的破坏道路,有的当向导,整个黔东大地都动员了起来。

三天后,敌军进入德江境内,果然处处受阻。刚到乌江岸边,浮桥就被沿河营炸毁;想找百姓问路,却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夜里宿营,总被神兵袭扰,根本睡不好觉。更让士兵们恐慌的是,到处都在传“黄号英灵护佑神兵”的谣言,不少人夜里看到黄旗飘在空中,吓得以为真的闹鬼。

当敌军疲惫不堪地进入枫香坝时,张羽耀一声令下,五旗营同时杀出。德江营正面迎敌,印江营和思南营从两侧包抄,务川营和沿河营断其后路。神兵们练了护体功,又有盔甲护身,冲锋时格外勇猛,口中还念着黄号军的咒语,听得敌军心惊胆战。

“黄魂护体,刀枪不入!”

“继承黄旗,杀尽贪官!”

敌军的指挥官见状,以为神兵真有法术,吓得带头逃跑。失去指挥的士兵们溃不成军,被神兵们追得满山跑,扔下大量枪支弹药。这一战,神兵以少胜多,不仅打退了敌军,还缴获了两门迫击炮,声威震动整个黔东。

战后,张羽耀在沙子坡举行庆功大典。他站在黄旗下,望着欢呼的神兵和百姓,高声说道:“弟兄们,乡亲们!黄号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从今天起,黔东的黄旗,再也没人能拔掉了!”

夕阳下,五面黄旗在山风中飘扬,与百年前的黄号军旗帜交相辉映。神兵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间:“黄号旗,永不倒,穷苦人,志气高;五县联,鬼神嚎,好日子,要来到……”

这支继承了红号精神的队伍,在黔东大地扎下了根。他们的故事,将继续在烽火中书写,而黄号军的传奇,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新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