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清水湾 作品

沿河神兵团概述

在黔东大地的岁月长河中,1932年,沿河神兵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应运而生,迅速发展成为一支令人瞩目的农民武装力量。这股力量深深扎根于土家族聚居的沿河地区,彼时,百姓们深受苛捐杂税的压迫,生活苦不堪言。于是,沿河神兵以反对苛捐杂税为鲜明宗旨,喊出了“灭兵、灭款、灭捐”这一激昂且极具号召力的口号。每一位战士在作战时都勇猛无畏,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就似一把把锋利的利刃,直直刺向反动势力的心脏。其中,“冉少波神兵团”更是声名远扬,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融入红军,成为抗敌征程里一支锐不可当的劲旅。

“神兵”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他们虔诚地坚信“打不进,杀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入坛仪式举行时庄重而肃穆,参加者一手稳稳端着一碗清水,一手虔诚地拈着一柱香,立下誓言:“一不贪财,二不贪利,若贪财贪利,香头落地,人头亦落地。”他们以这种近乎决绝的方式,将队伍的纪律性牢牢凝聚起来。内部还严格遵守“禁色、禁赌、禁烟”三禁,从各个方面规范着成员的行为。神兵团的架构清晰明了,为首的称作神头,会被封为“英烈侯”或“侯主” ,首领之下还设有“穿白小将”“大元帅”等职位,整个神兵团的运转有序而高效。1933年,沿河县的五谷溪、板场坝、鹿井溪、田家坝、山羊岭、白石溪、殷家坝等地,陆续燃起了神兵的星星之火,并且这股火焰迅速蔓延至晓井、中界、大龙桥一带。冉少波兵团在这片土地上十分活跃,他们每到一处便开展“吃大户”行动,将那些剥削百姓的土豪劣绅的财物分发给穷苦大众。然而,这一行动极大地触动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与土豪劣绅的利益,引来了他们的疯狂镇压。但神兵们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抗争之火越燃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