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创建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第2页)
今天我们来开会,就是要推翻旧的地主豪绅资产阶级的政府,成立工人农民自己的政府。我们自己的政府就是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府,就是苏维埃政府。
全世界上,苏维埃革命完全胜利的就是苏联,即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维埃革命成功,现在不过17 年。他们工人农民的生活,在全世界上算是头一等了;在苏联,已经没有地主资本家和富农了;农民组织在集体农庄之内;工人每天只做七小时工作,他们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苏维埃革命,现在还不过七年。在开始的时候,不过几百人的农民游击队,到现在全国有了将近百万铁的红军,有了六分之一的中国的领土。在江西、福建、四川、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甘肃、贵州12 省内,都有了苏维埃领土。最大的苏区是中央苏区,有福建、江西、粤赣、闽浙赣四省。还有川陕苏区、鄂豫皖苏区、湘赣、湘鄂西等苏区。在1931 年10 月1 日,就举行过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华苏维埃领土内,农民已经分得了土地,工人已经增加了工资,改良了待遇,苛捐杂税也取消了,与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工农生活,完全有天堂地狱之别。
苏维埃革命是什么人提倡的呢?不是菩萨神仙,也不是皇帝,是共产党所提倡的。共产党在俄国发生,有三、四十年,在中国成立也有15 年了;共产党是什么人的党呢?就是无产阶级的党。它是代表工农利益的党。就是一些做工的人所组织的。原来做工的人,受不了资本家的剥削压迫,所以才组织共产党,来反抗地主资本家的压迫!自从中国共产党1927 年9 月提出实行苏维埃革命以来,全中国的工农群众,都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创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认为只有苏维埃才是工农民众唯一的解放的道路。
我们贵州的老百姓,比任何地方的人,还要穷还要苦。因为受着法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军阀王家烈、犹国才、毛光翔的压迫剥削,已经水深火热了!我们老百姓天天都在那里想一个出头的日子,你们一定想出一个皇帝、一个真命天子来救你们。同志们!这就想错了!我们中国原先不是有一个宣统皇帝?现在他还是在做皇帝。但是他把我们中国东北四省都卖给日本帝国主义,引导日本帝国主义来灭亡我们中华民族。所以现在的皇帝是靠不住了!并且我们要坚决反对这个外国帝国主义的走狗宣统皇帝!
你们看见没有皇帝来救你们,七想八想就靠菩萨神仙来救你们。你们就当“神兵”、立神坛,有神兵神将,口称打不进杀不进。大家开起神坛来反抗苛捐杂税,本来这就是农民反抗地主豪绅统治的革命斗争的一种原始式。这一个革命斗争后来被反革命国民党军队将“神兵”打毁了!打也打得进,连房子也烧去了许多。反革命军队的进攻,实际上就是豪绅地主对我们农民抗税斗争的进攻和摧残。在这个斗争中神坛内的人,就分成两部份了:一部份人他本身是地主豪绅,他就去投靠反革命,他就去招安,他与敌人妥协一致的压迫我们工农群众;另一部分人,则是工农群众和代表工农的领袖。他们一方面受着军阀的压迫,另外一面,又受着这一部分神坛内反叛出去的地主豪绅的出卖。所以,他们的出路,只有继续着这一反地主豪绅、反军阀的斗争,才有出路! 现在参加我们红军的,主要是这一部分群众和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神兵”领袖。这是农民斗争由“神兵”的形式进入苏维埃运动的具体过程。在尖锐的阶级对立的形势下,工农群众是完全团聚在苏维埃革命的战线上了。
但是我们要问,“神兵”是为什么失败的呢?有的说:因为没有枪。这是一个经验,知道要使用新式武器了!但是还没有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神兵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领导斗争的有一部分地主豪绅,幻想地主阶级的改良与地主豪绅妥协,出卖群众的利益,这是斗争真正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坚固的组织,没有近代的军事训练,还是失败的次要原因。
至于菩萨,原不过是人的幻想,哪里有菩萨呢?如果有菩萨,为什么还是打得进、杀得进呢?为什么连房子都保不住呢?并且反革命军队来了连菩萨也吓跑了!可见如果真正有菩萨,他是胆小如鼠的纸老虎哩!“神兵”还有一点应批评的,就是对于不信神的人的歧视,如果这个人没有参加神坛,就是他是穷人也要歧视。这就破坏了我们阶级团结,逼着一部份没有加入神坛的工农集团在区长,乡长、土豪劣绅势力之下去了,这也是“神兵”斗争失败原因之一。
你们神坛有很多菩萨附身,托人说话。但是从来也没有菩萨讲过,要分田给穷人,要增加工人工资。可见真有菩萨,也不一定是为穷人谋利益啊!俗话说:“有钱可以通神”,菩萨也可以被有钱的收买。可见菩萨也是靠不住的了!还是要靠自己救自己。
现在你们找着一条光明的大路了:就是组织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工人农民的红军。我们有了政府,有了红军,我们就有了权利打倒压迫我们的一切敌人。这就是自己救自己。
现在你们要立刻进行三件大事:
一、实行土地革命。要把地主豪绅的土地拿来彻底由贫农中农平均分配。
二、组织雇农工会。贫农团和苏维埃代表会议,坚决同地主富农作斗争。并要同一切破坏苏维埃革命之反革命分子作斗争。
三,工农群众武装起来组织三万人的自卫队,一万人的游击队,三千人参加红军。这样我们有了革命的武力,可以压倒一切!我们大胆的照着苏维埃革命的道路上前去,紧紧的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我们一定可以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
我们高呼:苏维埃政权和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万岁!”
夏曦致词完毕,红三军代表钟子廷也在大会上致词如下:
“同志们:
我代表工农红军第三军全体指挥员战士,向大会致革命的敬礼!
今天我们举行黔东特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是最光荣的一天!这是苏维埃运动在贵州胜利的开始。我们工农红军,是苏维埃中国的保卫者,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我们要用我们最后一滴血,来保护你们的利益、保护你们已经分得的土地。希望你们多动员群众参加红三军,很快的完成党所提出的动员三千人参加红三军的任务!我们的口号就是到前线去消灭王家烈军阀,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我们高呼:中国工农红军万岁!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代表大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听了夏曦和钟子廷的致词,全体代表鼓掌欢呼,情绪高涨,万分振奋。随后讨论了土地、武装等重要问题。各位代表对于每一问题均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经过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以下决议案:
一、没收土地和公布分配土地条例。
二、农村工人保护条例草案。
三、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
四、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
五、关于肃反问题决议。
六、关于苗族自治问题决议
通过上述决议案之后,大会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了宁国学、冉云、夏安、刘本玉、孙秀亮、陈正国、邓吉星、夏曦、费龙、关向应、卢冬生、李佛如、朱少田、钟炳然等八十人为委员。以罗亨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清、陈正国、张均望、胡昌进、黎光富、汤福林等32 人为常务委员。孙秀亮任主席,秦育清、陈正国任副主席;田兴才、王顺邦任土地部长,汤福林、张均望任军事部长,孙永臣任劳工部长,李之兰任经济部长,罗亨举、黎光富任政治保卫局长。现在尚有记载的20 余名委员中,印江县就有宁国学<韩家乡宁家坪人>、陈正国<韩家乡四坳口人)、冉云<即冉少波、何家乡冉家坡人>,夏国安<沙子坡麻竹园人>等四人。“选举完毕,各委员宣布就职。当时会场空气异常热烈。掌声雷动,高呼口号而散”。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黔东人民的临时民主政权。当时特区人民习惯上都把特区革命委员会称为“省政府”。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组织人员,以印江、沿河、德江三县推选出来的农民代表为主体。特别是主要领导成员,多数是本地农民。三名正副主席中,除秦育清副主席是红三军干部外,主席孙秀亮系沿河县白石溪农民,另一名副主席陈正国是印江县四坳口人。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沿河县白石溪的土地湾。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后来又曾先后迁到沿河县的铅厂坝、瓦场坝、山羊岭、皂角池及照东岩等地。
对黔东特区的估价
红三军自1932 年秋退出洪湖苏区时起,基本上都是过着流动的游击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四处转战。虽然多次企图建立新苏区,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没有根据地,红三军没有可靠的后方,打了仗伤病员无处安置,人员减少又得不到适时补充,疲劳时得不到一个安定的休息场所,革命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了黔东区,便结束了这种艰难的状态。红三军在黔东特区这个时期,补充了一千多名新战士,队伍得到了壮大,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休整。加上“肃反”的停止,党团组织的恢复,政治机构的重建,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保证了黔东地区革命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正如贺龙同志后来回忆说:“黔东这个时期的工作,是红三军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有了这块根据地,红三军才得以休整,补充了人员,恢复了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也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
黔东特区的建立,还为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示范和鼓舞。其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等一系列实践,让广大民众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使革命的火种在黔东大地深深扎根,激发了更多人投身革命的热情。
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积极领导群众开展生产活动,努力改善苏区的经济状况。通过打土豪没收的财物,一部分用于充实红军的物资储备,一部分则分配给贫苦百姓,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同时,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苏区的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此外,还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采取措施保护中小商人的利益,促进了物资的流通,活跃了苏区的经济。
在文化教育方面,黔东特区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红军干部和当地进步人士仍努力开展扫盲运动,创办夜校、识字班等,向群众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教唱革命歌曲、表演红色戏剧等形式,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民族政策方面也有着重要举措。黔东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特区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团结各族群众共同参与革命。在政权建设中,吸纳了不少少数民族代表,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地方事务的管理中来,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各民族在革命的旗帜下紧密相连,共同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
黔东特区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云贵高原上建立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红军在该地区的活动和革命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其英勇奋斗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印江县境内的建政情况
黔东特区时期,印江县的西区、北一区和北二区(即现在的峨岭区、板溪区和天堂区)的部分区域属于根据地范围。大致涵盖今天沙子坡、凉水、韩家、花园、庙坪、刀坝、兰克等七个乡的全部,毛寨、何家、杉树、天堂、坪底、溪等六个乡的部分地域,以及原属印江西区的袁家湾、上坝(现在的德江县袁长乡和上坝乡),都在特区的版图之内。
在红军干部的具体指导下,1934年七、八两个月内,印江县境内掀起了建政热潮,先后建立了四个区革委,十八个乡苏维埃政府。在筹备建立区、乡政权时,各地通常首先建立雇农工会、农民协会和少年先锋队等群众团体,为政权建设筑牢根基。同时,为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黔东特区的政权建设打破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省界、县界限制,将相邻地域划在一起,以便统一领导。
1. 旧寨坝区革委
旧寨坝区革委,是印江县成立最早的区政权,由红三军干部张均望、冯启云、陈家其等人协助,于1934年7月中旬建立。旧寨坝本是沿河县一个不到30户人家的小寨,与印江县宁家坪仅隔着两丈多宽的六井溪河。为方便领导,黔东特区将旧寨坝等地划入印江管辖,并将旧寨坝区命名为“印江县第一区”。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印江县凉水、韩家两个乡的大部分,以及沿河县旧寨坝、龙洞湾、照东岩等五、六个村寨。
-主要干部构成:
-主席:陈尚质(印江县凉水乡卢塘头人),他出身贫苦,对当地百姓的艰难生活感同身受,凭借自身的热情和领导能力,积极投身革命政权的建设与管理。
副主席:杨光明(沿河县龙洞湾人),协助主席开展各项工作,为区革委的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土地部长:王焕林(印江县韩家乡木棚人),负责土地分配等重要工作,致力于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改善生活。
肃反部长:杨伯昌(印江县韩家乡人),坚决打击反革命分子,维护革命秩序。
游击大队长:邓吉星(老红军)、蒋培二,带领游击队员保卫区革委的安全,与敌人展开斗争。
常驻红军代表:冯启云、陈家齐,他们凭借丰富的革命经验,为区革委的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是区革委工作的核心引领者。
下辖乡政权:旧寨区下辖七个乡苏维埃政府,各乡政权在区革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凉水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任美忠(印江凉水溪人)
副主席:包汉臣(印江包家寨人)
游击中队长:任世友(原印江枫香堡人,现属沿河境)
瓦房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蒋正廷(印江县凉水公社蒋家坝人)
龙洞湾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张着成(沿河旧寨坝人)
副主席:王万清(沿河人)
游击中队长:杨通虎
自卫中队长:何春茂(沿河旧寨坝人)
照东岩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谯名方(沿河人)
副主席:黎开昌(沿河人)
文书:陈光权
四坳口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杨景光(印江韩家罗白寺人)
文书:吴六章(印江韩家红家屋基人)
乡苏维埃代表:杨再恩、吴天银、吴老章、田海成、何代昌
自卫大队长:王醒堂
常驻红军代表:冯启云
石坪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胡焕廷(印江韩家乡人)
副主席:李洪顺
游击中队长:梅永魁、李天皇
自卫中队长:王醒福
邱家寨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袁义书(印江韩家乡人)
副主席:张着成(恩南塘头人,当时在邱家寨烧砖瓦)
游击中队长:吴大科
自卫中队长:袁长禄
由于四坳口、邱家、石坪等三个乡政府距区政府所在地旧寨坝较远,为便于领导,后来在四坳口设立分区。由红军代表冯启云(群众称为冯到官)常驻四坳口,就近指导工作。同时,四坳口乡在机构设置上规模更大,一般乡只设自卫队中队部,而四坳口乡设立了自卫大队部。经现有可靠资料查实,邱家寨乡政府当时被命名为“印江县第一区第四乡苏维埃政府”,石坪乡政府被命名为“印江县第一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
2. 官塘区革命委员会
因区革委机关设在沙子坡的官塘而得名,由红军干部彭治龙、徐正清及张均望等人协助,于1934年8月初成立。办公地点先后设在官塘李运敖、李仁陶、李华周家里。
主要干部构成:
主席:黄光裕、夏国安(先为黄光裕,后由夏国安继任)
副主席:王顺民
文书:李白陶、陈德银(李先陈后)
游击大队长:梁银星
常驻红军代表:徐正清
下辖乡政权:
官塘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何树珍、鲁金山(先为何树珍后为鲁金山)
副主席:任永方
文书:杨金龙
红花园乡苏维埃政府:设在何帮福家里。
主席:吴胜茂
文书:铁世恩
游击中队长:吴德高
乡代表:吴胜勤、王玉廷
池坝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孟和清
游击中队长:江云汉
自卫中队长:万太钱
罗南溪区革命委员会
因区政府设在罗南溪而得名,1934年8月上旬由红军干部易吉山、毕国元等协助成立。办公地址先设在毛坝,后迁到罗南溪。
主要干部构成:
主席:田中问
副主席:张着宣
文书:杨通纯
游击大队长:张羽朋
常驻红军代表:易吉山,负责全盘工作,政治、宣传、军事工作一肩挑,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推动区革委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下辖乡政权:
罗南溪乡苏维埃政府:设在大寨陈志泽家。
主席:陈正光
副主席:杨光郁
文书:杨通煜
乡代表:张宗福
游击中队长:杨光荣
下寨坝乡苏维埃政府:设在田中海家。
主席:刘兴忠
游击中队长:田庆福
兰克寨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黄前兆
副主席:郑老进
游击中队长:郑少南
来安营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陈永举
乡代表:陈槐安
喻家岩区革命委员会
因区政府设在庙坪喻家岩而得名,由红军干部何启佐、邓参谋等人协助,于1934年7月底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康正凡家。
主要干部构成:
主席:何启佐、王之维(何调走后由王继任)
副主席:任恩普、卢奎现
游击大队长:杨银山(老红军)
常驻红军代表:何启佐、邓参谋
下辖乡政权:
刀坝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李维清
文书:饶景秀
乡代表:周宗仁
游击中队长:李天福
风谷岭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黄廷章
文书:杨秀品
游击中队长:杨秀章、夏月成(杨秀章因贪污被撤职由夏继任)
坨寨乡苏维埃政府:设在赵佐金家。
主席:任文忠
文书:陈开国
乡代表:黄朝学
游击中队长:王世焕
副中队长:赵佐怀
桂溪口乡苏维埃政府:设在何德洪家。
主席:何德洪
副主席:任贞恒
文书:任永杰
游击中队长:任贞贤
除此以外,当时属于印江西区管辖的袁家湾、上坝也建立了袁家湾、上坝两个乡苏维埃政府,这两个乡苏维埃政府属德江县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管辖。区革委主席冉隆贵,副主席冉茂清当时也属印江人。
黔东特区时期,印江县境内的政权建设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1. 民主选举产生领导成员:红军干部到达一个地方后,首先召开穷苦人会议,或邀集骨干开“诸葛亮”会,成立雇农工会或农民协会,发掘和培养积极分子,为建政储备干部。1934年8月上旬,红三军来到兰克寨后,动员穷人到下寨坝苦竹林开会,会议持续近一天,当场组织了农民协会,选举郑老进担任农会主席,后来郑老进还当选为兰克寨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建立群众团体方面,旧寨坝区成绩突出,各乡普遍成立了雇农工会、农民协会和少年先锋队,还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区、乡政权的负责人,均由群众选举产生。旧寨坝区为推选出席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专门在瓦房场召开各乡苏维埃代表参加的群众大会。红军干部张均望首先说明当选代表应具备的条件,然后经过公议,一致推选陈正国、王焕林、吴希堂、杨槐昌等人为代表。结果,陈正国在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区政府副主席。
2. 红军代表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区、乡政权酝酿和准备时间短,本地干部来不及培训,派驻到各区的红军代表成为关键人物。原旧寨坝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杨光明说:“当时我们又不懂些什么,完全是由红军干部冯启云,陈家其掌火”。罗南溪区的红军代表易吉山,负责全盘工作,政治、宣传、军事工作一肩挑。原喻家岩区风谷岭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黄廷章说:“区府有个红军代表叫何启佐,我们不知道乡政府的工作怎么办,都听他指挥” 。红军代表凭借丰富的革命经验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印江县境内的政权建设指明方向,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印江县境内的革命政权在红军代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践行各项革命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在土地革命方面,各乡苏维埃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分配政策,深入调查土地占有情况,将地主豪绅的土地没收,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举措不仅使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激发了他们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许多农民主动加入红军或地方武装,为保卫革命果实而战。
在经济建设上,区、乡政权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发动群众开垦荒地,兴修小型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同时,鼓励发展手工业,支持农民从事编织、木工等手工业生产,并协助建立小型合作社,促进物资交流和经济循环。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根据地物资短缺的问题,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在军事斗争方面,各乡的游击队和自卫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递情报、骚扰敌人等任务。他们熟悉当地地形,与群众联系紧密,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与敌人的多次战斗中,印江县的地方武装不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力量。
此外,革命政权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利用庙宇、祠堂等场所开办学校,让贫苦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传播革命思想,培养孩子们的革命意识和爱国情怀。一些地方还组织了识字班,帮助成年人学习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革命觉悟。
印江县境内的建政实践,是黔东特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黔东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基层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黔东特区的革命成果,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生命力。尽管后来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印江县境内的革命政权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它们所留下的革命精神和宝贵经验,成为了激励后人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