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揠苗助长一(第2页)
杨山客气的发了一圈烟后又拿出一摞资料,“三位,这是我写的试产工作的指导原则。你们都把把关,如果没问题,就按照这个原则来审核下边报上来的具体方案。”
穆瑞凡是自己人,早就见识过杨山的作风,他只是苦笑着点点头。
张总工冷着脸接过纸认真看起来。
沈副总工资格很老,是和耿波一起在刚建厂的时候从774厂抽调过来的,不过他的技术能力是最弱的。
看了几眼后,张总工把资料分给其他两人,“杨顾问,要是按你这么来,试产的消耗会非常大,如果达不到量产的要求,重新调整的话,这其中的损失......”
“杨山,这里真不能像你几年前那么烧钱。”穆瑞凡也跟着摇摇头。
他经历过杨山初建半导体厂时最烧钱的那段日子,几台机器,100来个技术人员,一年多烧掉1.3亿港币,没有任何产出。这种做法即使放到几年后的今天也非常惊人的。
“你们往下看。”杨山耐心解释道。
张总工戴上花镜,往后翻了几页,然后就惊讶的抬起了头,“你竟然降低了工艺制程要求和良品检测标准。为什么?”
“我们生产的是民用品,满足需求是第一位的,技术够用就好。再说了,厂子里很多国产设备根本达不到标称精度,与其让技术人员在车间里和机器较劲,还不如把要求降低,一条线拉平。”
“那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还能用吗?岂不是与国外的产品差距更大了?”沈工有些不情愿。
“即使你们......,咳咳,即使咱们生产出更好的又如何?一样差距很大。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那不是糊弄人么?”沈工愤然道。
杨山乐呵呵的给他续了一根烟,“沈工,怎么是糊弄人呢?现在计算器芯片有国产的么?如果咱们生产出来,那就是头一号。降低工艺水平,虽然在功能性上比外边的产品差不少,但一样能用,而且价格差距就不大了。在电子类产品高额关税的保护下,即使不用统销的方式,也肯定会在国内受欢迎的!”
“那国际上.....,”沈工没说下去,他本来还想着通过这个产品,拿到“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头衔呢,看来不太现实。
穆瑞凡笑了笑,“又开始玩你那套,用价格差来区分产品和用户。”
杨山笑笑没有反驳,他这次说的不完全对。
“那对良品的检测标准也降低是为什么?”张总工不解。
“检测标准太高,成本会呈几何级数放大。咱们可以换个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售后服务上,大不了给他换一台。”
“奸商啊!”沈工不由得吐出一个词,他儿时记忆中“坑蒙拐骗”的形象出现在眼前。
“不退不换才是奸商。”杨山笑着说。
“不行,那会砸了咱们878厂的招牌。”
“96%和99%差别有多大?”
“这.......”沈工觉得杨山说的也没错,可还是很难接受这种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但就是不做的“先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