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芯片战争三
版权和专利并不完全一致。
随着芯片上的电子电路越来越复杂,很多工厂都开始使用磨片的方式来进行逆向研发。
嗯,就是抄袭。
这种方式属于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抄袭了,就是一层层的磨掉对手芯片上的蚀刻电路,观察其内部结构,然后再照猫画虎的制作自己的芯片。
这种抄袭的方式,使用专利保护厂家很难保证自身的利益。
所以这些厂家就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他们在设计芯片的结构的时候,会特意让一些电路结构在特定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中呈现出某种特定的图形,比如一只猫。
在软件层面也可以防伪,就是在执行代码中加入看起来完全无用但是有特定标识的字符串。
这种版权保护方式并不对外公开,所以也没有专利,但只要证据充足,法院一样会判侵权。
其实这种逆向研发是很多企业的常规作法,别说弯弯厂,就是越同厂也在偷偷摸摸的做。
但是你最好别让人抓住把柄,抓住了就等着被起诉吧。
弯弯就不小心掉进了越同挖的坑里。
嘿嘿,你不是有内奸吗?来啊!欢迎来偷。
虽然欧美日等法庭的取证过程极其繁琐,过程拉的很长,即便越同能打赢官司也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但杨山不会死等法庭判决。
他让人拿着手里的证据四处游说弯弯的客户,提醒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官司是越同胜出,那么使用弯弯芯片制作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无法正常销售。
这些客户虽然没有立刻撕毁订单,但一定会去与弯弯厂沟通,给他们施加压力,这就够了。
要知道弯弯的芯片用户绝大部分都在岛外,一旦在其他国家的侵权判罚生效,即便弯弯本地支持这家厂子都没用,因为弯弯与香江类似,本地市场支撑不起大型的企业。这一点与根本不在乎专利和侵权的北边没法比。
所以杨山的狠招很可能让弯弯厂半年多的逆向研发投入完全打了水漂。
好吧,连带着半年多的时间也失去了。这一机会成本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弯弯厂终于不再硬顶,他们也有点亏不起了。
工厂投产以来的两年多,他们已经填进去4000万美元,再这么下去也许真的会干不下去。
政府拨款也是有额度的。
这两年中,每当弯弯厂没钱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找本地的其他企业化缘。凭借自己是政府重点扶持行业的光环,那些企业都痛痛快快的掏钱。可是弯弯厂迟迟不能盈利,化缘行动都在那些企业中打了好几圈了,实在是没脸再去了。
当然,越同这边也不好受,仅仅是79年的预期收入就少了将近2亿港币。
弯弯首先做出了改变,他们从原来的厂子(说是科研院所也行)中拆出一部分,在1980年的年初成立了一家正儿八经的半导体公司: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嗯,这家公司在后世虽然没有台积电出名,但也是非常厉害的企业。牛x的联发科芯片设计公司就是从他家拆分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