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周妈
一顿重盐重油的高血压餐饭吃的宾主尽欢,尤其是杨山,听到众人对他手艺的不住称赞,心里乐开花。
不过送走客人后,杨山又开始犯愁了,他眼前是堆积如山待洗的锅碗瓢盆。
“媳妇,咱们家的人不够,不行就再招一个厨师吧。”杨山挠挠头。
“嗯,是得再找个厨子,要会做北方菜的。周妈她不太会做饭。”于莉点头同意,这房子太大了,人少住着不舒服。
杨山撇撇嘴,那个周妈不仅做饭不行,其他也不怎么样。
周妈快50岁了,小时候也算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了养活弟弟妹妹,去外滩当了舞女。
然后就被一个富商当成了外室,一家人的就靠着施舍生活,好歹把弟弟妹妹们拉扯的学业有成。
解放时,富商带着正室跑路香江,把她和三个孩子扔在沪城不管。又过了几年,生活无以为继的她把孩子留给亲戚照看,孤身追到了香江。
可惜,富商来香江后辉煌不再,穷的快连自己都养不起了。
就这样,两个人在香江纠纠葛葛的十多年。周妈每天隐忍着到处打临工,勉强积攒一些钱寄回家里,实在活不下去就上门讨要,反正死活不回去。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都给你生儿育女了,不管是不行滴。
最近这几年情况好了些,前富商手头稍宽,每个月都能给她大几百。她自己节俭异常,把大部分钱都寄了回沪城给妹妹一家,让她们帮忙养孩子。
周妈是任韦黎介绍的,他们之间有着七转八绕的关系。
那时候从沪城跑路到香江的人数超过20万,相互之间都有些联系。
杨山其实对她并不满意,一方面是她年纪大,干不了多少活儿,她也不会干什么活儿;虽然小时候吃过苦,但是没多久就开始使奴唤卑,再后来困顿了,也只是在精打细算上有心得。不说别的,做饭她就不怎么在行,也就是煮方便面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杨山有些担心她的心理问题,经历了那么多的家庭变故,婚姻育儿也都不正常,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敏感、偏执的性格。
但是于莉对她很有兴趣,只要求她每天收拾收拾家,别的不用管,主要是把她当成了聊天的话搭子。她也凭借着自小养成的察言观色的本事,大都讲一些几十年前十里洋场中奇闻轶事。
比如今香江夜景差远了的沪滩,在她这个亲历者的娓娓描述中,变成了纸醉金迷、无比美妙的人间天堂。把于莉这个从小在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中长大的穷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杨山勉强同意留下她,就当是给于莉找个陪聊好了。
当然,也与她约法三章:不许在家讲沪语、不许把天主的信仰带进来、不许进卧房。
给她开出的薪水不算少,月薪400块。说实在的,她也并不是非常缺这笔钱,但是为了让留在沪城的三个孩子生活的更好,她在杨山家这些天干的还算用心,至少很有分寸感。
想起给她的薪水,正在洗碗的杨山又是皱眉。
从他来香江到现在,普通工人的薪水涨了50%,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因为物价涨得更快。他前几天在路边摊吃早饭,一碗云吞面都要两块五了,这让那些月收入三、四百块钱的老百姓怎么吃得起。
也难怪未来制造业会从香江消失,只剩下了金融、服务业。哦对了,还有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