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蛰伏四(第2页)
“近期不会了。”杨山摇摇头。
越同半导体大规模扩张了五年,在制程工艺上已经被德州仪器与英特尔那帮厂商甩开了整整一代,趁着这次设备更新换代的契机,杨山打算在内功上下些苦功,把更多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中,尽快追回来。
比尔门奇主管的edA(芯片设计工具)系统部门弄出了一些成绩。杨山打算让这个部门独立出去,并且把办公地点挪到美丽国那边去。
杨山打的如意算盘是想把美丽国那些半导体工厂的芯片设计部门集合到一起,成立一个edA联盟。随着芯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手工设计芯片几乎成为不可能,所有工厂都依赖计算机程序辅助。
成立联盟,就是为了让多家工厂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同一种语言对话。
当然,这个联盟是非盈利性质的,授权费那三瓜两枣杨山也看不上,而且其他厂商也不太可能会给。甚至有可能为了维持这个松散的联盟,杨山还要自己掏钱。
之所以这么做,杨山的目的很单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拉近越同半导体与美国企业的关系,最好能被认可为联盟企业,彻底融入到那个圈子里去。
对于越同半导体未来的发展,杨山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停止横向扩张,加速纵向发育,拓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
现在越同半导体的体量已经够大了,拿到全世界都数的上,不再会被设备厂商轻视。所以杨山要求研发部门与上游的设备制造商深入接触,从原来的被动接收设备,改为采购定制化设备,甚至是参与新设备研发。
尤其是光刻机,这个电子制造业上的明珠如今已经凸显其霸主地位,十年前十多万美元就能轻松买到,现在举着上百万都要排队等。
未来嘛,呵呵……
而在下游领域,施莱纳总经理也为工厂找到了一个方向,那就是配合西门子公司,研发最新一代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
这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这套系统一旦研发成功,那越同半导体就会成为西门子公司的长期芯片供货商,彻底在工控领域站住脚跟。
这笔订单的绝对利润可能不会太高,但会成为工厂最稳定的财源。
顺带着,杨山邀请西门子的项目研发工程师来香江,就拿云扬电器的随身听生产车间当实验车间,看看这套系统到底能给生产制造带来什么样的提升。
对西门子公司的实力杨山是很信服的,只要能达到设计预期的八成,那云扬电器在未来十年的生产能力与产品品质方面都不会落后于人。
当然,对这套系统的巨大投入杨山也有心理准备,这相当于全面更换了一条自动化的产线,算上研发的花销,没个上亿美元别想看到亮光。
这么大的投入也是杨山拒绝沈弼参与竞标的提议的最主要原因。
把那么多钱抽走,工厂的升级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现在的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拖到几年以后再布局,也许就永远都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