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油腻男 作品

第492章 芯片战争一

风光了一整年的杨山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日子会安稳些,但现实里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让他活的太舒服。

越同半导体这个现金大牛在狂赚了一年半的好钱后,路就走的不太顺。

这家工厂的研发能力还是太弱了,尽管杨山把21%的营收都放在了研发和人员培训上,但效果依然不明显。

这样的投入比例已经是极限了,毕竟它还要替母公司背建设电厂的贷款。

进入77年后,越同在芯片制造上的工艺制程已经被德州仪器、英特尔这样的公司甩开,微处理器的构架升级设计则依托着杨山请来的几位大神勉强维持。

之所以越同还能大把的赚钱,依靠的还是杨山对芯片发展的精准把握。

在杨山的要求下,设计团队把6502芯片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开始深耕工控领域。他让越同的技术人员主动上门,以低廉的报价为各家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定制芯片,在专利授权也做了巨大的让步。

同时香江也崛起了几家小型的软件设计公司,他们制作出来的软件全部支持6502芯片,让越同的产品发展出广泛的软硬件生态圈,这样就能在与其他微处理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高利润市场。

但越同碰到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在个人电脑的订单竞争上,越同不太顺利。

iBm还是与interL开展深度合作,准备生产个人计算机,6502芯片不入人家的法眼,杨山的如意算盘没打响。

微软与iBm合作开发的软件系统也没有支持6502,杨山已经派人上门与盖茨商议,争取让他们开发出兼容6502系列芯片的操作系统,试图挤进这个联盟圈,在刚刚兴起的个人计算机领域分一杯羹。

要说6502其实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目前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个人电脑是由Commodore公司生产的,配备的就是6502处理器。但是这台电脑实在是太廉价了,就相当于后世的学习机,并不被主流市场认可。

不管怎么说,6502系列芯片依然能给越同半导体带来大量的收益。工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出在电子表芯片上。

弯弯的工厂在77年建成后,面对着已经被杨山刻意打成利润极低的电子表芯片市场,毅然决然的一头扎了进去。

这家工厂说起来是个企业,其实是个由工研院派生出来的科研部门,所需费用都依靠政府拨款,所以成立之初就不考虑利润。

在一帮从美丽国召回的技术人员的支撑下,他们很快就开发出成熟的电子表用芯片,并把良品率提高到了75%,比越同的良品率还高一点点。

接着,他们就开始参与市场竞争,在半年内就以极低的报价拿到了一大块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甚至抢到了几家小日子国厂商的芯片订单。

反正除了星辰与卡西欧两个电子表品牌,其他的厂商他们全都想拿到代工权。

那个时候主政越同的施赖纳并没有及时作出应对,因为越同半导体的产能已经拉满了,大部分设备都用于生产利润更高的6502系列芯片,小部分的产能则在向星辰电子表厂供应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