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成绩(第2页)
甚至比石英表都不如,至少石英表会在未来占据7成以上的手表市场,而电子表还不足10%。
当然,杨山也不是只靠这一个市场活着,他的目标就是先把产量提上去,只要有得赚就生产,至于赚多赚少那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
在经济危机的第二年,越同半导体一共卖掉600多万枚芯片,其中利润最丰厚的6502芯片卖出去100万枚(套),录得的利润也足够让人眼红,1.3亿港币。如果不考虑上半年,下半年利润接近2亿。
佩德尔的7人团队拿到了300万美元的分红,让运营总经理施赖纳都羡慕。陈胖子甚至鼓动财务部门在做账的时候尽量压低利润水平,减少给佩德尔的分红,被杨山臭骂一顿才作罢。
面对这样的成绩,厂里所有人都对这家工厂未来的赚钱速度充满了幻想,2亿港币只是75年下半年的利润,这么算下来,在市场预期更好的1976年,利润有可能会突破1亿美元。
在香江的众多行业中,相比房地产业,实体制造业属于外向型经济体,是实实在在为香江带来财富的行业。而且制造业与民生的联系更为紧密,其创造的财富向下传导速度更快,波及的范围也更广。
1975年香江的制造业出口规模大概有200亿港币,其中45%归属于成衣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只占了25%左右。
越同半导体一家的出口额就占了出口总额的2.5%,加上与杨山有关联的企业,比如液晶面板厂、中大电子、云扬电器、星辰电子表厂等等,占有的份额已经超过了6%。
也就是说,杨山一个人就拉动了香江电子制造业两成多的规模。
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了,即便没有杨山,也会有其他人来填补这个空白。
如果说这个数字还不够震撼,那可以换个角度看看,香江的成衣制造业属于低附加值产业,创造的出口总额中,除去原材料的进口部分后,能有50%的价值留在香江就不错了。
而越同半导体的这个数字是80%,这家工厂创造的产值绝大部分沉淀在香江本地。
好吧,这其中的大部分被杨山放在的厂里的现金账户中。
所以杨山的名气在75年底已经突破了电子行业圈和制造业,开始与香江其他的富豪比肩。
越同半导体创造出如此巨大的成绩,已经足够引起港府的重视了,他们开始频繁接触这家突然崛起的企业,关注它下一步的发展动向。
什么工商、税务、消防、安保、环境、卫生、城管等多个婆婆挨个上门查看,倒是没有主动打秋风,就是鬼头鬼脑的到处看看。
一向信奉民不与官斗的杨山让周胜吾出面,以各种名义挨家回礼表示感谢。
嗯,是送礼,不是送钱。
越同半导体的名气,也随着员工拿到超额的奖金,在香江市民中越传越广,连港督都在新年致辞中都提到了越同半导体,称其为香江制造业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