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全是事儿(第2页)
中大电子的人把学校花大价钱买来的中型计算机拆了,按照算法的需求重新设计架构,尽量提高运算速度。这个时候通用型的计算机还不是主流,diy的自由度很高。
剩下的人拿着众人集资的钱,分头前往带英和美丽国,到各大图书馆搜寻所有和当年破解恩尼格玛机有关的公开信息,整理资料带回来,为破解思路提供参考。
最先提出课题的杨山,全程在旁边笑眯眯的作壁上观。
因为他不太懂。
就这样折腾了小半年,到了六月份,居然真的有了成果。
首先是杨山制作的那台密码机被淘汰了,项目组按照收集回来的信息,大致还原出了初代版的恩尼格玛机。
其次,在恩尼格玛机内部加密规则透明的前提下,在加密信息是英文的前提下,他们设计的破解模型在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程序20分钟内就能破译出一封电报的有效内容。
看到这样的成果,杨山感觉不怎么样,非常的一般般。
那破模型也太简陋了,即使他不是专业人士,即使他自己弄不出来,也看的出来:后世的草台班子公司做出来的设计都比这个强。
这破玩意放到30年前的二战中,还必须先偷一台恩尼格玛机,在了解其确切的内部结构后才能有实用性,简直太Low了。
可是,中大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韦维尔教授却被这样的成绩惊到了,他迫不及待的拽着杨山以及项目组的几个牵头人,熬了好几个通宵,写了多篇论文,分别发给不同的学术期刊。
最先有反应的是英国的《the Computer journal》,英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刊,在8月份的会刊上全文登载了破解模型的细节部分,并且与当年用来破解密码的“炸弹机”做了对比。
紧接着带英本土的多家期刊杂志都刊登了相关内容,有一家杂志更是声称:传统加密方式的黄昏已经来临。
事情的最高峰出现在10月,美国的《science》杂志在当月第二期的科学动态上转载了这则信息。
顿时,这一充满噱头的消息引爆了整个西方的计算机圈。
一直处于科技荒漠区域的香江中文大学,犹如一颗爆发的超新星,其耀眼的闪光瞬间盖住了其他高校的锋芒。
全程充当路人旁观的杨山算是占大便宜了,所有发出论文的导师都是他,甚至有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他,搞得他都有点轻飘飘的。
中大为此特意把他升格为副教授。
最亏的就是中大电子了。有多家高校和公司向项目组的成员发来了offer,别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在职的员工,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奔赴更美好的前程。
现在,黄冠凌看到杨山,恨得牙根都痒痒。
这件事确如斯宾塞料想的那样,影响深远。
全世界众多的计算机达人都被这个课题勾起了兴趣,各种破解模型层出不穷,不过大部分都是在中大的简陋模型上发展出来的。
一些知名的信息安全公司争先恐后的宣布开发出全新的使用算法模式的加密标准。
到了1973年,带英政府完全公开了关于二战时期密码战的一切信息。
对杨山来说,好处还不止这些。
香江工业专门学校在明年要升格为香江理工学院,其筹备委员会在得知杨山并不是中大的正式讲师后,火速发来聘书,邀请他担任筹委会顾问。
眼见着鱼塘又多了一大片,杨山欣然接受。
可是没想到,这个破筹委会三天两头开会,实在是烦不胜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