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项目推进二(第2页)
郭利几人听到后就是一个趔趄,使用硬件手段实现这些功能本来就非常繁杂,需要增加无数个配件,居然还有金额的上限,太难了。
给这两个软硬件小组安排完工作,杨山起身去了电话机房。
“邹荀洛,让你干的活做完了吗?”
“讲师好,初稿完成了。”
与那个唯唯诺诺的张杰阳相比,邹荀洛是个坐不住的人,在杨山看来,这家伙就是白瞎了那点天赋。
因为这货的数学成绩出奇的好,玩物理的数学基础好,就像是鸟儿有了翅膀,但是他的性子实在和杨山想象中的物理学家差异太大,20多岁的人还那么跳脱。
所以......,嗯,成为像杨振宁那样的理论物理学家肯定是没戏了,不过在应用方面玩出一技之长倒是有可能。
如果说张杰阳是杨山刚刚发现,还不确定有没有本事,那郭利和邹荀洛两人就是杨山刻意培养的。
“拿给我看看。”
“讲师您看,这是我弄出来的设计图。”
杨山让他设计交换机房的布线方案。
目前的那个机房里,二百多条电话线接进来,仿佛一团乱麻一般,以前用人工的方式转接电话问题不大,因为他们天天面对的就是这团乱麻,早就熟悉了。
但是引入自动转接系统就不一样了,不会再有专职人员。目前这套系统只是个试验品,根本谈不上稳定,十天半个月罢工一次肯定是常态。所以如何快速排障就是个大问题,线路太乱的话查线的人能累死。
所以杨山就要求邹荀洛依据他设计出的系统自检提示,弄出个合理的布线方案来,那么多电话线有序的排在一起,至少视觉上就能舒服不少。
“这是集线盒?想法不错,怎么想到的?”
“前两天我去了趟电话局的机房,他们那里一层层摞起来的全是这东西。”
这人不错,果然挺机灵的。
“在那里还学到了什么?”
“他们那里还有一套共线系统,不过我没搞懂其中的原理。”
杨山点点头,“那玩意咱们的交换机系统暂时还用不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图书馆查一查,咱们得图书馆没有这方面的,去香江大学或者中环那个图书馆试试吧。”
“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这个......,课堂上的教材不涉及这部分。我可以考虑在电子学方面的公开课上讲讲。”
“那太好了,讲师放心,到时候我会招呼所有同学都去捧场。”邹荀洛兴奋的跑开了。
杨山很少讲类似兴趣班性质的公开课,主要是他懒得备课。
迄今为止,杨山只讲过两堂,一堂是收音机和对讲机的原理和功能实现,另一堂是平面集成电路。这两方面他都熟悉,不用备课。
由于杨山是工科出身,他所讲的内容都和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远比理学院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有趣的多,所以他的公开课极其受欢迎,不光理学院的人趋之若鹜,就连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学生都凑过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