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错过的事情一
惊喜总是伴随着失落而来,当杨山花了五天时间赶到这家厂子的时候,他发现这家小厂非常的正规,各项规章制度也极为完善,杨山都不用帮他们补课,直接就能上手整改。
不过在这里最大难题居然是语言关。
洋县虽然属于陕西,但杨山还是听不太懂这里的方言。再加上厂里从各地抽调过来的工人,川话和鄂州方言夹杂到一起,第一天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不光杨山听不懂他们的话,这里的很多人连普通话也听不太明白。
有的时候杨山急的想骂人,可看到对方一副茫然的表情,又没了脾气。
没办法,杨山只好找厂里的书记当翻译官,然后他把要说的话密密麻麻的写在黑板上,让翻译官上台讲课,他自己则与众多工人一起,认真在台下听讲。
一直熬了半个多月才慢慢适应。
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
白天监督生产,杨山像个监工一样到处巡视,只要看到任何的瑕疵,就毫不留情的贴一张差错工单上墙。就和后世给违停车辆贴条的临时工一样的精准到位。
晚上杨山也不歇着,他不厌其烦的给工人们讲课,翻来覆去的纠正他们的固有思维,对于连续犯错的工人更是指名道姓的批评,除了脏话,他毫无保留。
一阵涂抹横飞后,杨山神清气爽。
反正杨山摆明了态度:你们啥时候按照新规上工,我就啥时候不折腾。
还好厂里的工人素质都比较好,而且整改的这几个月对产量要求也不高,否则杨山估计自己距离挨闷棍的时候不远了。
即使是这样,工人们私下里也从不和杨山拉关系,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不自觉的远离他那张桌子。对此他也无所谓,只要工作进度顺利就好。
就这样全厂人跟着杨山苦熬了三个多月,整改工作终于顺利完成。
杨山离开的那天,厂里的全部工人都出来欢送,他们兴奋的敲锣打鼓,各个眉开眼笑,有些人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了足有十分钟。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厂里来了什么大领导。
甚至还有人在厂外的河边放起了纸船。
杨山瞬间想起了大大领导的两句诗: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我勒个去~~~。
这是看不起谁呢,船上的蜡烛呢?
浑身酸臭的杨山把行李扔到饭桌上,拿了几件赶紧衣服,一头扎进厨房开始洗漱。
现在天气已经热起来,在硬座车厢里熬了三天多的杨山感觉内裤都要粘在屁股上,别提多难受。杨山把自己脱了个精光,随手舀了瓢水倒进脸盆就开始擦洗。
看着锅里热的饭,感觉有家就是不一样。
于莉前几个月都在金鱼胡同住,得到信儿后才回来,不过现在这个时间点,不知道又去哪家聊天去了。
回到屋里后,杨山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慢慢的睡着了。
“哎,起来了,天都要黑了,该吃饭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山迷迷糊糊的听到于莉在叫他。
“哦,你又去谁家串门去了。”杨山揉揉眼睛,慢腾腾的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