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木工机床二(第2页)
两眼通红的杨山在旁边咧咧嘴,心想你是没见过严力的文笔,他写出的文章能当精神类的兴奋剂用。
“最关键的还列出了成本预算,买机器划算还是常年养几十个木工划算,一目了然嘛。”王厂长也跟着点头。
“哎,杨山,你这个可行性报告里的木工工序流程图画的不错啊,有空教教我,我也画个咱们组装工序的流程图。”
“哎,杨山,你能给大家再讲讲这个机器么,这些机器到底是怎么运转的,我怎么感觉四台机器都长的的差不多啊。”王厂长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心里有些虚。
“行,厂长,我再具体描述一下。
这台人力机床,动力源就是人,就好像咱们骑自行车一样,通过一系列的连接把动力从这个轮盘传送到主轴的刀头上。
咱们先看这里,轮盘通过动力输出轴和一个减速齿轮连接到这个大飞轮上,这个飞轮是用来存储动能的,然后再通过三级的加速齿轮,让主轴的转速加速到6000转以上,最后主轴带动刀头进行工作,刀头通过夹具固定在主轴上,是可以更换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你看一下我的这张铣床示意图,在运行期间,刀头只是旋转并不移动,通过移动工件来进行加工。”
我一共设计了两台铣床,一台立式,用于制作外壳的那个大凹面,一台卧式,用于外壳修边;刨床功能比较单一,就是用来平整外壳各个面的;磨床就是用来光滑平面的,我想让他来完成各个工序中最花时间的打磨工序,它应该是使用率高的机器。”
“这几套全下来真的能提高这么多效率? 要这么说的话,咱们厂子有10个木工就够了。”伍书记对人力成本非常关心。
“按照我的测算差不多,最多15个。”
“嗯,刚才我心里默算了一下,按照杨山这份报告里提到的那些个工序耗时,真能提高不少效率,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很低。不过这些家伙转起来动静可不小,要真能弄回来,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给工人们紧一紧了。”史贺补充道。
以前厂里都是组装收音机,没有什么大的机械存在,出不了什么事儿,所以安全生产的紧迫度不高,以后就不一样了,史贺有些担心这方面。
“杨山,你也不是木工专业啊,这些数据和想法是从哪儿来的?”孟楚好奇的问。
“额?这个,嗯,孟哥,我以前上学实习的时候操作过机床,然后就想象了一下.......”
“哦,你真够厉害的,编都能编的这么像模像样。”
“......”杨山懒得理他了,瞎说啥大实话。
“好了,大家再一起完善一下这份报告,下午孟楚你去发个挂号信,尽快送到部里去。”
伍书记觉得这份申请报告数据详尽、目的明确、理由充分,比他之前打的那份要靠谱,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批下来。哪怕到时候只批下制作一台的机器的钱,对厂子的帮助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