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油腻男 作品

第180章 借调(第2页)

“呵呵。”董处长在电话那边轻笑一声,“我觉得一个月都多,你回去后抓紧时间就收音机的事情写个详细的报告给我,就这样,我挂了。”

看到杨山放下电话,范局长的汗终于消了。有了四机部的生产授权,两个多月的时间肯定能造出几百台出来,到时候就能给李副市长交代了。手里少的那些专业人才,就当是支援三线建设吧,范局长自我安慰着。

就这样,杨山连厂子都没回,抱着那台收音机就坐车来到了市无线电厂。

范局长也没闲着,他让人把与书架收音机制作有关的资料和人员全部接到了市无线电厂,王长顺、闫解放、刘师傅、齐师傅,还有吴大娘,一个不落。

同时他也亲自来到无线电厂,召集厂里的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书册收音机的制造难题一一拿下,努力在一个月内就进行试生产。

至于1379厂,伍书记和王厂长也都松口气,他们可以按照以前的进度,按部就班的开展生产建设。

闲暇的时候,杨山写了一封长信给董处长。

把与书架收音机有关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了进去,从构思到设计,从电路结构到收音机外观,面面俱到。杨山知道董处长喜欢抠细节,所以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相关测算数据和计算过程一股脑的写上,别管合理不合理,反正是拿数字说话。

同时,关于这款收音机的量产和之后的问题也都一一列明。

第一,木质外壳依然处于手工制作阶段,生产效率比较低,杨山自认为在这方面是外行,建议抽调一些懂行的木工技术人员来协助完善外壳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杨山建议1379厂生产的收音机和无线电厂生产的收音机有所区别,至少要在产品外壳上刻制各自的厂标。理由嘛,杨山很坦然的承认,对保城无线电厂的产品质量保留意见。既然这款收音机的研发是1379厂,主要生产方也是1379厂,那就不能让1379厂成为无线电厂的代工厂。

第三,杨山提到了可能的外售。这款收音机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技术含量,只能说是普普通通,在国内也许还比较先进,在国外这两方面都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嗯,价格优势除外。唯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外观,所以杨山建议是否能联系外交部门,让他们帮忙在国外注册这款产品的外观专利,以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点杨山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写上去,好歹是他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实在没理由让外国人把便宜占了去。

不久之后,董处长回信,对杨山的第一个问题的回复是:自力更生;第二个问题的回复是:同意;至于第三个问题,董处长没有回复,就好像杨山没有提过。

最后董处长让杨山安心在无线电厂做技术支持,同时又强调了他回到部里的前提:月产1000台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