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试产三(第2页)
额?这让我怎么编?
“应该是罗成的儿子吧,评书里不是说他是一字并肩王吗?而且驻地是冀州,就是这一片。”杨山绞尽脑汁的胡编。
“罗成的儿子我知道,叫罗通......”终于有了司机师傅能聊的话题,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巴拉巴拉巴的开始讲说唐后传。
还没讲几分钟,1379厂到了。
部里一行三人的到来,肯定是厂里的头等大事。当初杨山来的时候迎接场面就够隆重的了,这次来人官位更大,厂里提前两天就开始大扫除,就差净水泼街了。
没过多久,市工业局的领导也到了,一番简单又热情的寒暄后,书记、厂长引导着诸位领导进了一间小的招待室,大概汇报了一下厂里的情况,然后又带着众人参观厂区和各生产车间。
别看这个厂子挺小,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光是为步话机制作配件的小车间就有5个,预计用工30多人,多为借调人员。
“嗬,我说老伍,你的厂子搞的不错啊,最大的这个组装车间比医院的手术室都干净。”市工业局的范局长兴致勃勃的走完换洗流程,进到了布置好的产线车间。
“范局,我不能白拿局里批的出差经费吧,京城无线电厂的车间就是这个样子,我是半点折扣都不敢打。再说了,明天的试生产全靠这个车间打粮食,我可得伺候好了。”伍书记的情商到位。
业务上的事情,汇报的主力是王厂长,对于车间里的一切事务,他都事无巨细的进行介绍。董处长三人虽然没来过,但是杨山写的信里已经把这个车间的框架和职能描述过很多次了,所以他们对这个车间已经比较熟悉了。
陈干事一把拉过自从进厂后就一直当小透明的杨山,小声问道,“你估计这个车间一天的产量是多少?”
“20-25台。”
“合格率呢?”范群接着问。
“八成五。”
范群摇摇头,太低了。
“不过我们在10分钟以内就能确定一台步话机是否合格。”杨山补充了一句。
咦?这个有点意思,“你确定?”
杨山转身从架子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这两人也不管别人,脑袋挤在一起认真的看起来。
“厉害啊,谁想出的办法,所有工序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后期的质检便利。这样的话即使成品合格率不高,但是出厂产品的合格率却能保证。”陈干事看了一阵子就琢磨出味道来。
这和杨山上半年在京城跑配件厂有关,那个时候为了挑出适合的配件,杨山绞尽脑汁想出了好多种快速挑选配件的办法,这些技巧现在都用在了产品下线检测这一块。
“这个想法真不错,就是有点浪费材料。”范群心疼耗材。
“慢慢就会好的,现在这条产线上5成多的工人之前连维修收音机的经验都没有,更别说制作了。”想培养合格工人,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董处长别看一直在听王厂长的讲解,其实也在留意着这边,回头说了一句,“这个办法只对制作难度不大的产品有效。”
一针见血,想要在10分钟内全面检测微型收音机那样工艺要求极高产品的质量,怎么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