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三晋尽在掌中(第2页)
他们也有了同样的想法,借着这个机会称量一下先锋军装甲部队的水平。这将为后续展开的“破虏”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为此,他们又为察哈尔方面军,紧急调运了一批反坦克武器和爆破手。
先锋军这边,也在将海量的军事物资运往张家口,同时对29军原先修建的机场进行扩建和改造。
这个时候阎锡山也被逼到了绝路——太原城开始断粮了。
当地的百姓纷纷选择向外出逃,工商活动更是近乎完全停滞。
太原绥靖公署内,阎锡山脸色阴沉。他背着手站在窗前,沉默不语。
他的同乡,省政府秘书长赵承绶站在一旁,手里捏着一份电报,低声道:“百川兄,事到如今,咱们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阎锡山没有回头,只是冷笑一声:“怎么,连你也觉得我该投降?”
赵承绶叹了口气:“不是投降,是……顺势而为。先锋军己经控制了晋北的物资通道,太原的存粮铁定撑不到明年。傅作义名义上还挂着绥远省主席的名头,可实际上早就是周辰的人了。咱们现在孤立无援,再拖下去,只怕……”
阎锡山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怒意:“我经营山西二十多年,难道就这么拱手让人?”
赵承绶苦笑:“可如今红军占了晋南,先锋军又步步紧逼,咱们的晋绥
军损兵折将,拿什么去拼?周辰此人,是典型的顺昌逆亡,对投靠他的乡绅官员尚且优待,可对那些死硬抵抗的……”
他没有再说下去了,但是意思己经很明显。
阎锡山沉默良久,终于缓缓走到桌前,拿起笔,却又迟迟未落。他盯着空白的电报纸,仿佛在和自己较劲。
最终,他重重地哼了一声,草草写下几行字,然后狠狠将笔掷在桌上。他冷冷道:“发出去吧。”
赵承绶接过一看,电报上只有简短的一行字:“同意先锋军驻兵太原,共同维持治安。”
没有归顺,没有臣服,甚至没有一句客套话。这己经是阎锡山最后的倔强。
赵承绶知道,这封电报发出去,山西的天就彻底变了。但至少,阎锡山还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阎家的产业也不会被清算。至于以后……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阳泉,周辰正伏案批阅文件。副官将译电纸递来,他扫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随手将电报放在一旁。
“阎锡山松口了。”他淡淡道,语气里听不出多少意外。
李陌站在一旁,眉头微皱:“司令,他这电报连个'请'字都没有,摆明了心有不甘。要我说,就该让他亲自来阳泉,当面低头认输。”
周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低头认输?然后呢?让全山西的旧部都记恨我们?”
“可阎锡山在山西根深蒂固,若不彻底压服他,日后必生事端。趁现在局势有利,就该逼他彻底归顺,断了那些本地派的念想。”
周辰摇了摇头,放下茶杯:“李陌,你要明白,有些人可以压服,但不能羞辱。阎锡山经营山西多年,若逼得太狠,反倒让那些观望的势力心生警惕。”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他不是把太原兵工厂搞得有声有色吗?那就让他继续搞工业。人尽其才,总比逼得他狗急跳墙要好。”
李陌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司令深谋远虑,是我考虑不周。”
周辰笑了笑:“你性子急,是好事,但有些事急不得。”
他转身拍了拍李陌的肩膀,“阎锡山的事就这么定了。至于山西的旧部……很快,就再也没有晋绥军了。”
李陌深吸一口气,挺首腰板:“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