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财政与家底
7月中旬,在完成对山东全境、豫东及河北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的统计后,山东省政府于济南召开上半年财政会议。*x/s~h·b-o?o!k/.\c?o-m′
会议的主要议题,正是在华北抗日形势积极向好的局势下,讨论下半年军备扩张、民生基础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等重要议题。当然,其实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分钱!
各部门对此都是翘首以盼,有小道消息说,因为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超出预期,司令准备提高政府下半年的财政预算。
花钱谁不喜欢?更何况对政府部门而言,更多的财政预算,更大的人员编制和更多的项目,就是首观衡量这个部门权力大小的核心指标。
当然大伙也心知肚明,财政预算的大头还是会被交通、水利、教育、国防这几个部门拿走,其余部门就只能喝些汤汤水水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情如此,非人力所能够改变。
先是由财政部汇报了一下上半年的收入情况,总收入是3.3亿元(先锋票),其中占大头的是关税商税和盐税,这三项就达到了2.8亿元。
得益于投资办厂的风潮与大基建带来的消费潜力,加上快速扩张的交通网,使得青岛与天津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两匹烈马。*k^e/n′y¨u`e*d\u/.′c`o!m?
同时,对长芦盐场、金口盐场等进行的现代化改造,极大的增加了食用盐的产量,并降低了成本,使得海盐成为了整个北方最主要的食盐来源。
其余的农业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小税种,都保持着较低的税率,总共加起来只有3000多万的收入。
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速极快,但大部分的利润都不会上交,而是投入再生产。
说到底,还是依靠大基建和工业投资扩大了税基,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
但是财政部的官员对此早己见怪不怪了,先锋银行就跟个聚宝盆似的,甭管政府发行多少债券,他们通通吃下。
而先锋银行的依仗,就是在各地建立起来的粮库,那号称能够供全山东的老百姓吃一年的粮食储备,就是先锋票坚挺的信用背书。
财政部的官员虽然不知道,这个天文数字的粮食储备是否有水分,但随着十几亿的先锋票在一年之内陆续投入先锋军的辖区,币值却依旧坚挺。
如此庞大的货币投入到市场之中,经过经济循环后,最终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落入百姓的口袋里。
对于刚刚走出乱世阴影的百姓来说,粮食始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
因此,大多数人拿到这些钱,第一反应便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半,兑换成沉甸甸的粮食储备起来。
囤粮,这几乎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本能。
然而,尽管民间兑换粮食的需求汹涌澎湃,各地粮仓的存粮却并未如预期般迅速见底。
与此同时,嗅觉灵敏的酿酒工坊却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稳定的粮食供应为它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而许多百姓在填饱肚子、手头略有盈余之后,那份压抑己久的消费欲望便开始萌动——花上几个闲钱,打上一壶好酒,体验一把微醺的滋味,成了他们犒劳自己、感受太平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