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当机立断(第2页)

沈阳的日军为什么磨磨蹭蹭的不出发,因为他们觉得兵力不足,制空权不在手上,后勤线又被炸的稀巴烂,贸然赶来增援,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出发之后又加速狂奔,是因为得知了海军出发的消息,想要赶在先锋军撤退之前,抵达锦州,参与追歼敌军。

日军舰队一旦进入渤海湾,他们不需要对己方的军队发起攻击,只需要破坏后勤补给线,几十万大军便有倾覆之危。

太大意了,整个先锋军上上下下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太了解日本陆海不和的事实,就下意识的认为他们绝不可能进行合作。尤其是日本陆军完全享有了东北的权益,日本海军更不可能主动前来救援陆军。

但是把己方的安全、把战争的胜利,寄托于敌人会犯错,这太愚蠢了!

王犀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离天亮还有10个小时,他有些庆幸,自己不是在最后时刻才醒悟。

在最后这生死攸关的十小时里,王犀的指挥部灯火通明,作战地图上己经画

满了各种箭头和标记。

“命令装甲师立即掉头,向山海关方向梯次转移。所有重炮部队即刻开始伪装隐蔽,辎重车队分三路后撤,每半小时发车一批。各部保留一个基数的炮弹,其余的全部打到锦州城里!”他站在窗前,声音低沉却坚定。

参谋长刚要开口,王犀己经继续道:“让空军在天亮时完成最后一次补给空投,之后所有运输机转场至唐山备用。B-10轰炸机群挂载最大当量航弹,在渤海湾入口处待命。”

他的目光扫过指挥部里每一个军官:“日军海军一旦出现,立即执行'断尾计划',前沿部队交替掩护后撤,利用预设雷区和反坦克壕阻滞追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保存主力,不是逞一时之勇。”

当传令兵飞奔出去执行命令时,王犀独自走到作战地图前,用红笔画了一条醒目的防线——山海关。

历来进攻战能凸显出将领的实力,但撤退战更考验指挥官的综合素质。王犀指挥作战一向很稳,不喜剑走偏锋。

此刻,他指挥西十万大军,在这地形狭长的辽西走廊,进行争分夺秒的撤退。身为陆军将领,王犀并不了解日本联合舰队的具体实力,也不清楚到底需要多大当量的炸弹才能够击穿日军的主力战舰。

他无法判断空军能为他们争取多长的时间,所以这场撤退必须按最坏的情况来进行安排。

他首先命令重炮以及辎重部队原地掉头,并做好伪装工作,预防敌人空袭。士兵们按照他的指令,将火炮拆卸进行装车,外面用树枝稻草帆布进行伪装。

行军过程中拉开车队的间距,防止被敌人一锅端了。留在原地的则工兵们迅速造出几百个假炮管,用来扰乱视线。

然后命令各个炮兵部队,保留一个基数弹药的情况下,在凌晨3点开始对日军进行炮击,把剩余所有的炮弹全部打进锦州城。

同时命令参谋部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一份行军时间表,各个师必须严格遵循这个时间表来行军,每到一个地点所花的时间不能有太大的偏差,过早过晚都会受到惩罚。这样尽可能的减少混乱,并避免交通拥堵的事情发生。

他还安排战斗力较弱的部队,放弃掉重装备,轻装简行,先行出发。

后来,当张自忠的38师比预定时间早到一个小时之后,在他前面的部队就收到了指挥部的命令,将200名伤员放在原地,由后续跟过来的38师负责抬担架。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部队为了能确保及时抵达预定地点,不知丢弃焚毁了多少物资。

最后,他安排李志飞负责垫后,各路大军随他挑选,武器装备随他取用,只要他王犀能够做到的,无有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