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拖拉机的推广(第2页)
见周辰点头,老人蒲扇般的手猛地拽住他胳膊往田埂下带:“可算见着青天大老爷了!俺叫王老栓,您坐这草垛上说话!”
“当初县里干部说来了不吃草的牛,俺们寻思准是糊弄鬼哩!”王老栓的烟杆敲得鞋底啪啪响,“可咱庄户人心里有本账——政府修路给现钱,剿匪不抽丁,娃娃上学堂还发窝头……”
周辰掏出笔记本故作记录:“拖拉机耕一亩收费两角,合理吗?”
“太公道咧!”老汉突然压低嗓门,“北边不是跟小日本拼命吗?俺们私底下都说,就算这铁牛是坑,咱也认!就当给山海关的爷们买子弹了!”
远处传来少年们的笑闹,几个半大孩子追着拖拉机捡翻出的地蚕。
王老栓混浊的眼里漾起光:“您瞅见没?往年春耕全家老小扑在地里,今年老大在县民兵队扛真枪练把式,老二在张庄修水库,老三更出息——跟着支前队往锦州送炮弹哩!”
他掰着结满茧子的手指,“仨崽子月月寄钱,抵得上过去十亩地的收成!”
周辰的钢笔尖在“民气可用”西字上顿了顿:“老乡们对小鬼子...”
“狗日的!”王老栓突然啐出口浓痰,“大前年二闺女嫁去冀东,去年开春让鬼子飞机炸没了!您给上头捎句话——”
老汉的烟杆狠狠插进泥土,“咱山东老汉还能扛铡刀!等民兵队招五十岁的老头,俺头一个报名!”
正说着,穿灰布军装的警卫员气喘吁吁奔来:“周检!张店镇有急案,百姓跪在区公所喊冤呢!”
周辰顺势起身作揖,表示要走了。王老栓忙不迭往他怀里塞烤红薯:“大老爷办案要紧!赶明儿俺让娃他娘烙葱油饼给您送去!”
走出半里地,周辰回望金色麦海。王老栓正抡起榔头帮拖拉机手卡紧犁刀,驼背的身影在钢铁巨兽旁小得像粒芝麻。
“总座,刚接到前线电报……”警卫员低声汇报,周辰抬手止住话头。
风送来老汉荒腔走板的梆子戏:“三尺铡刀哟劈东洋,俺的儿郎哟扛钢枪——”
破锣嗓子惊起群雀,扑棱棱掠过新耕的沃土。
周辰立在田埂上,老汉的破锣嗓子混着柴油味飘过来。这荒腔走板的调子让他想起沂蒙山的民兵——给把锄头能垦荒,发杆步枪就敢拼命的主儿。
远处王老栓咣当一榔头砸实犁刀,驼背的身影在拖拉机旁小得像粒芝麻。周辰忽然笑了,他刚来山东时,这片地上的人眼里都没光,现在连老梆子戏里都带着活气。
“司令,前线……”
“不急。”周辰碾碎手心里的土疙瘩,新翻的沃土还冒着热气。远处炊烟袅袅,拖拉机在田间轰鸣。
他突然觉得,什么鬼子、老毛子,哪怕是即将崛起的大漂亮,说到底不过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只有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才真正把生死的账算得明明白白。
"总座,前线急电!"警卫员小跑着递来电报。周辰随手接过,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电文时,脸色却渐渐沉了下来。电文详细记录了战斗始末、受挫原因和日军算计,但字里行间只透出西个大字——轻敌大意!
远处的拖拉机声忽然变得遥远,田垄间的风卷着新土的气息拂过他的鬓角。
他凝视着电文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个战损数字都像一根根钉锤,将他刚刚飘起来的心态又给锤了下去。日军这番算计,不正是抓住了他们轻敌大意的心理吗?
这场仗,远比他想象的要难打得多。周辰深吸一口气,将电文郑重地收进军装内袋。
即便遭遇小挫,他因百姓的支持而产生的强大底气,并未有丝毫的折损。正印证的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周辰相信,只要他能够维持住上层建筑的稳定,光凭百姓自己的力量,就使得这个古老的国家焕发出新的荣光。
5000年过去了,华夏人从未离开过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