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两军对峙(第2页)

但即便如此,在各方的眼中先锋军依旧是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这总计超过二十万的部队,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即便日军出动五六个常设师团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

若非如此,关东军高层也不会如临大敌,一次次申请扩编部队、增派援军。

此次冀北军事演习,出动的部队有东北军两个军、29军三个师和先锋军6个师加一个装甲师(其中三个德械师),总计超过二十万部队。

同时他们也给其他各路军阀及国民政府,发去了邀请,他们会不会派兵来周辰并不做指望,但自己的礼数得做到位。

至于各路报纸上号称华北抗日联军共计百万或是八十万大军,联合军的一众将领在公众场合都是不予置评的。

华北平原的冻土在军靴下震颤。津浦线铁轨旁,东北两个军的灰色人流沉默地向天津涌动,士兵背上除了步枪,还捆着家乡的黑土——那是战死后撒入棺木的念想。

天津码头彻夜轰鸣,起重机将印着德文“注意防潮”的木箱卸下火车:三万条毛瑟步枪、五百挺捷克式机枪,正填补这些流亡子弟枯竭的武装。

与此同时,29军的大刀队正沿长城北进。喜峰口的残雪被绑腿踏成泥浆,刀柄红绸如血浪翻卷。

“小鬼子记吃不记打,这回咱们得让他们长长记性!”带队的冯治安扬鞭指向关外,去年在此砍卷的刀刃,如今再度出鞘。

而真正的钢铁洪流在先锋军阵营。德制二号坦克碾过玉田县的冰河,履带扯碎河面薄冰,150mm重炮的炮衣结满白霜。穿呢料大衣的参谋官立在敞篷指挥车上,怀表指针定格在1月3日6时整——三路大军

同时开拔的号令时刻。

与此同时,日军也不甘示弱,各地的驻军开始往锦州一带集结,锦州车站成了吞吐战争的巨兽。

从朝鲜轮渡而来的第19师团士兵跳下运输舰,未及抖落海盐便挤上闷罐车。

山海关棱线背后,关东军正将九二式步兵炮推入混凝土工事。

联队长嘶吼着,用武士道给城楼上一只只小鬼子注入精神力量。头顶上刚从本土调来的九五式战斗机群,给了他们无穷的信心。

当东北军先头部队终于望见承德避暑山庄的断壁时,他们的德制钢盔己覆满冰碴。而在山海关城头,日军哨兵正将望远镜转向南方——那里,先锋军的重炮集群掀开了伪装网,漆黑炮管缓缓抬升,展露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这时日军己经在锦州山海关一带聚集了包括第2师团、第5师团、第6师团、第8师团在内的4个常设师团,以及沈阳和长春地区的两个独立混成旅团。

虽然他们都还没有达到满编状态,但是总兵力己经超过了8万人,而且随着本土的兵员和武器装备陆续到达,人数突破10万大关,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以说东北地区的主力部队,除了驻扎在哈尔滨的第10师团以外,其余的都集中到了锦州一线,而这恰恰就是周辰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