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行不行

张学良终究是来了,尽管是踩着最后的时间点踏入会场,但他的到来。^微\趣\小^说~ _首^发-

与宋哲元那种权衡利弊、忧心安全而不得不来的心境,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打从心底里,是认可这位高举抗日大旗、搅动华北风云的名将。

然而,当他真正坐在这里,心思却如同沸水般翻腾。

那里面,有对未来的深切期望,有对未知的隐隐恐惧,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近乎本能的逃避冲动。

他在逃避一个话题,一个他日夜萦怀、魂牵梦绕,却又最怕被人提起,甚至怕自己想起的话题:收复东北。

那是他心中一块从未结痂的创口。他害怕看到新的希望之光,害怕那光芒像从前一样炽热、一样耀眼,最终却又……

一样冰冷地熄灭,将他重新推入更深的绝望。希望燃起再破灭的痛苦,他承受得太多、太深了。

但无论如何挣扎,无论内心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拉锯,他最终还是坐下了。坐到了这张关乎民族存亡、关乎他毕生夙愿的——抗日的会议桌前。

天津,一处戒备森严但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长桌一端坐着周辰,气度沉稳;另一端,张学良刚刚落座,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深藏的忧虑。宋哲元等其他与会者屏息凝神。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后,张学良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目光如炬,紧紧锁住长桌对面的周辰。+齐!盛?晓`税~网! `更^薪~嶵-全¢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寂静的力量,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问出了那个日夜煎熬他灵魂的问题:“周司令,你告诉我一句实话……”

“我们中国人,打回东北去……到底行,还是不行?”

全场瞬间死寂。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周辰身上。宋哲元捏紧了拳头,连呼吸都放轻了。

这个问题太重了,重得压在所有人心头。它不仅仅是在问周辰,更是在问在座的每一个人,问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张学良问出了他们所有人最深的渴望,也戳破了最深的恐惧。

周辰迎着张学良几乎要将人灼穿的目光,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巨大东北地图前。手指,重重地、带着金石之音,点在了“奉天”的位置。

然后,他猛地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扫视全场,最后定格在张学良脸上,声音斩钉截铁:“少帅!你问我行不行?”

“我周辰今天就把话撂在这儿!”他环视众人,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不是‘行不行’的问题!是凭什么不行?当年九一八,咱们是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幻.想!姬′ ?最-歆~漳^结\哽+鑫¢快!这口气,憋了西年了!”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张学良,话锋却指向所有心怀犹豫的人。

“现在,枪在我们手里!血性在我们身上!身后是西万万同胞!面前是血海深仇!你告诉我,打回老家去,收复东三省——凭什么不行?!”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震得窗棂嗡嗡作响,会议室里回荡着他铿锵的誓言,驱散了之前的压抑和迷茫,点燃了每个人心中那团几乎要熄灭的火

“这账,旧的要算,新的更要算!就那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就凭这腔还没凉透的血!少帅,你问行不行?我的回答就一个字:行!不仅要行,还要狠,要打得他倭寇永世不敢再窥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