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统一编制(第2页)
这个时候按照展书堂的思路,效仿日军编制,日军一个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12挺92式重机枪),一个炮小队(两门92式步兵炮)和一个运输中队,总人数1100人。
而第5集团军的步兵营人数比日军一个大队略少,但火力却更加凶猛持久,并且极具针对性,对应编制如下:
4个步兵连共计720人;
一个机炮连(140人,装备8挺马克沁和4门80毫米迫击炮);
一个营部(140人,包括指挥、运输、通信、侦查等部队)。
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是,日军装备的92式重机枪虽然在中国战场上表现尚可,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作为农业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基础上。
一旦进入太平洋战场与美军机械化部队正面交锋,这款武器的诸多缺陷就暴露无遗。
首先在射速方面,92式重机枪每分钟仅450发的理论射速,远逊于同期欧美主流机枪。
更要命的是其采用的气冷式设计,在持续射击时枪管过热问题严重,不得不频繁更换枪管,火力持续性完全无法与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相提并论。
在太平洋岛屿的激烈战斗中,这一缺陷尤为致命。
其次,92式重机枪复杂的操作机制需要至少4名士兵协同操作,其弹板供弹需副射手持续协助,否则容易卡壳。
子弹还要涂抹润滑油以防卡弹,再加上那副笨重的三脚架,大大增加了后勤负担。
可以说,这款被日军称为野鸡脖子的重机枪,不过是日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欺负弱小的工具,一旦遭遇现代化军队就原形毕露了。
而马克沁重机枪凭借其简洁可靠的设计,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后勤弹药的问题,仅需2-3人就可以操作使用。
这一优势使得装备马克沁的先锋军不仅能够精简人员
编制,还能在实战中打出更为凶猛的火力压制。
而到了团一级,除了三个步兵营以外,还会配备一个炮兵连(6门75毫米步兵炮)、一个防空连,加上通讯、医疗、后勤、工兵等单位,全团约3500人。
一个师下辖4个团,加上一个警卫营和一些辅助单位,全师共计15000人。
其实在周辰的定位中,这些部队都是填线师,就没有给他们装备105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火炮。如果战时有这方面的需求,再由军部给他们临时加强火炮配置。
常凯申给他的第5集团军12个师的编制,鲁军旧部就占去了5个,剩下7个师则分配给了10个新编师,将其中三个师的编制拆掉,打散到其余部队之中。
至于说他麾下步兵第一军的4个师加一个装甲旅,那当然是照旧。对外就说是齐鲁本地的民兵武装。
至于说这样明目张胆的超编,会不会惹得南京政府的那一位不快,周辰也就呵呵了!给他个面子,叫他一声委员长,不给他面子,他能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