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来自德国的注视(第2页)
有人统计了一下两大派系在这几个月获得的好处,武器、兵工厂、地盘、官位、税收自主权,不禁感叹周辰是真舍得下本钱。自此,在华的各国势力逐步达成一个共识——桂系粤系才是这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
毕竟,在逼常谈判的行动中,他们虽然调动了不少的军队,但没有一场实质性的军事冲突,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付出的很少。
但最后收获的却很多,先锋军廉价售卖给他们的各类军事装备姑且不算,还帮助他们建立兵工厂。
最后协议达成,两大派系不光威望有了明显的上升,抗日救国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了起来,还趁机扩大了地盘,又名正言顺的截留地方税收。这完全是赢麻了!
反观周辰这边,在赣北战役结束之后,大家普遍认为,江西全境落入先锋军之手是迟早的问题,连临近的浙江、湖南都很难挡得住先锋军的兵锋。
结果,先锋军为了顾全大局,放弃了地盘,虽然也收获了山东,但这与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可以说,武昌会议对于先锋军而言,收获仅限于政治地位与威望层面,实质的利益很少!
自然,也有人猜到了周辰的“险恶用心”,是要利用两广来牵制南京政府,但其实红党更能胜任这个角色。但结果却是,周辰在优势的局面下,却眼睁睁的看着红军放弃了根据地,独自前往贫瘠的陕西,这难免有些卸磨杀驴之嫌。
武昌会议之后,类似的留言便不胫而走,而对此先锋军与红党都是缄默不言。只有红党自己才知道,南方红军现在到底有多壮
,有没有卸磨杀驴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吗?
昏暗的灯光下,希儿元首的办公室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厚重的橡木桌上,散落着几份来自武昌的密报和流言记录。窗外,柏林的夜色深沉,偶尔传来远处卫兵整齐的脚步声。
希儿元首靠在皮质高背椅上,目光深邃地盯着那些文件。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恭敬地站在一旁,手中捧着一杯未动的咖啡,等待着元首的指示。
“这些消息很有趣,”希儿元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周司令最忌惮的,竟然是他的盟友……真是讽刺。”
戈培尔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元首,这些流言己经在中国传开了,看来红色的思想确实让他们感到不安。”
希儿元首冷笑一声,拿起其中一份报告,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的文字:“不,戈培尔,你错了。周辰并不是害怕红军的思想,他是害怕这种思想的影响力。”他放下文件,站起身来,走到窗前,背对着房间。
“根据这些情报,我几乎可以确定,”希儿元首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周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不在乎什么主义、思想,他在乎的只有利益。”
戈培尔若有所思地点头:“元首的意思是,他可能会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对象?”
希儿元首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九成的把握,戈培尔。虽然我从未见过他,但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打交道。只要利益一致,他甚至可以和魔鬼握手。”
戈培尔微微一笑,眼中闪过算计的光芒:“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主动接触?”
希儿元首走回桌前,手指轻轻点了点那份报告:“不急,先让这些流言再飞一会儿。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