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湖口攻防战(第2页)

蒋介石也知道,何键手头的兵力确实不多了,毕竟他既派了部队来参与追击红军,又派了兵力去增援南昌,继续要兵属实是强人所难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从相对平静的浙江、福建等地竭力搜刮兵力,最终也只能调动了第49师张贞部前去增援南昌,就这还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

同时他严令刘峙加紧进攻湖口,以期尽快解南昌之围。只是常凯申这回决计料想不到,明明他没有微操,只是一份催促电文,却促使刘峙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将中央军嫡系部队推入火坑的决策。

这时,刘峙兵团虽然还没有全部展开,但先头部队己经开始对湖口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

此时,湖口防线掌握在守军手里的还有西道,最外围是由战壕、碉堡和雷区构成的纵深防御体系,缺乏永备工事。这些碉堡都是近期仓促赶工而成,连75毫米步兵炮的首射都难以承受,但刘峙部至今都没能摧毁其中的半数。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硝烟、泥土和浓重的血腥味,在鄱阳湖畔的湖口阵地上空盘旋。刘峙兵团黑压压的进攻序列,如同漫过堤坝的浊浪,持续冲击着先锋军最外围那道被称为“铁砧”的防线。攻守双方悬殊的兵力,让这场攻防战从一开始就弥漫着窒息般的压迫感。

然而,“铁砧”上的守军,却仿佛是一块淬炼过的百炼钢。战壕与残破的碉堡间,灰绿色的身影交错散落,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眼神沉静

如深潭的老兵,他们拉动德制kar98k步枪枪栓的动作如同呼吸般自然。

但也有少量紧抿嘴唇、指节发白的新兵,在老兵嘶哑的“低头!”“换弹!”的吼声中机械地执行动作。

这片由纵横交错的战壕、仓促赶工的低矮碉堡以及致命雷区构成的第西防御地带,此刻正承受着国军如海潮般汹涌而来的冲击。

刘峙每次进攻都至少会调集4个团的兵力,其中两个团用于正面主攻,左右两翼各派一个团进行佯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敌人后方的重炮火力。

毕竟敌军的炮兵火力远远超过了国内战场的水准,如果集中所有兵力在中路突破,那真就是排队去送死了。

炮弹呼啸着落下,炸起冲天的泥柱,然而这并非来自进攻方的炮火准备,而是先锋军后方炮兵阵地的精准“回礼”!

刘峙的炮兵此刻陷入了致命的困境:每当他们的75毫米步兵炮试图为冲锋部队撕开缺口,立刻会招致毁灭性的报复。105毫米榴弹炮的怒吼、150毫米重炮撼动大地的轰鸣,都会如同长了眼睛般砸向暴露的炮位。

但上级的严令却让他们不得不开炮,刘峙兵团的炮手们被迫在绝望中学习新的战法——开火,然后不顾一切地转移,稍有迟滞便是阵毁人亡。进攻的步兵,因此失去了持续而有力的火力遮护。

碉堡内,先锋军的士兵紧握着冰冷的德制马克沁重机枪,枪口透过射击孔,死死盯住那些在硝烟中若隐若现的身影。他们头盔下的脸庞紧绷着,呼吸在浑浊的空气里显得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