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樱 作品

第50章 南昌的纵深防御(第2页)

然而,在向冯塞克特将军请教后,他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想要学习德军的班组战术和弹性防御体系,不仅需要基层军官具备高超的指挥素养,更要求全军上下拥有强烈的主动进攻精神。

尽管己经抽调精锐老兵和军官接受德国教官特训,但部队整体指挥水平的提升绝非朝夕之功。眼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南昌外围构筑纵深防御工事,将这座城池打造成一只"钢铁刺猬"——先确保立于不败之地,再静待敌军露出破绽,以求一击制胜。

说起南昌的防御工事,就不得不提到梅岭和赣江,这两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地理要素将南昌所在的狭长平原夹在其中,使得防守的一方可以借助山形水势,将防御重心集中于南北两端的平原地带。

梅岭的山脉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其防御强度远超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山脊线的平均坡度超过了40度,这种地形对于进攻方非常不利,重型装备上不去,步兵进攻则会暴露在敌人的交叉火力之下。

同时,赣江还将南昌城区一分为二,形成东西对峙的格局,进攻方要想完全占领南昌就必须突破赣江天险。因此南昌虽然不是著名的易守难攻之地,但对防守一方来说,确实有明显的地利优势。

在冯·塞克特将军的指导下,顾祝同开始将德军的弹性防御战术融入南昌防御体系。国军一方面向平原外围延伸防御工事,构建纵深梯次配置;另一方面仅在前沿部署少量警戒部队,将主力隐蔽于后方,以此规避敌军首轮炮火打击造成的重大伤亡。

此时的顾祝同不仅每日亲自向德国顾问请教战术,更严令南昌所有高级军官必须每两天至少参加一次军事培训,务求将德式防御理念贯彻到整个指挥系统。一开始还有人不愿意,仗着自己的资历倚老卖老,但是很快,顾祝同拿出了委员长的严令,才让这群人闭上嘴巴。

顾祝同和常凯申有着相同的认识:在歼灭红军主力之前,国军绝不能在赣北再经历一场惨败。重庆的贺国光频频来电示警,自周匪控制长江航道、禁运军事物资以来,川军各部不少人暗生异心,刘湘的态度也变得暧昧不明,调动川军去围剿红军的阻力与日俱增。

要是再输一场,甚至丢失南昌,后果不堪设想。己经和红党有所接触的周匪,很可能趁着大胜通电全国,反对中央政府。届时,各路军阀必然会人心浮动,甚至是倒戈相向,红军也有可能趁机跳出包围圈,多年围剿红军的成果可就要功亏一篑了。

当初高层会议面临二选一的决策——先剿共还是先平周。顾祝同内心更倾向于后者,这不仅因为他是驻赣绥靖公署主任,更是因为红党现在身处于军阀的地盘,而周匪却盘踞在他们的腹心之地,如鲠在喉啊!

只是委员长一意孤行,不愿意放弃这“天赐良机”,说什么也要先剿灭共产党。他只能将南昌打造成“铜墙铁壁”,以应对这场豪赌背后的巨大风险。

南昌的国民党军在深挖壕沟、修筑碉堡,全力备战。先锋军也在全力备战,不过他们除了修建防御工事之外,还在隐蔽的位置修建了许多大型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