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撬铁轨(第2页)
当国军轰炸机群奉命来袭时,迎接他们的是交织成死亡火网的防空弹幕。飞行员们拼死投弹,将假阵地炸得火光冲天,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十几架轰炸机拖着浓烟坠向大地,在空中绽放成一朵朵凄艳的火花。
王团长目睹此景,对先前制定的作战方案更添信心,心中的忧虑也消减了三分。敌军既误判我军火炮尽毁,戒备必然松懈。待我军实施围点打援时,其出城野战的几率必然大增——国民党军素来争功心切,岂会放过这等“建功立业”的良机?
王团长立即着手整编部队,原11师的西千余名战俘。若能妥善整训,即便不能拉着他们去打硬仗,这批兵员也能在后续的作战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他将刚刚俘虏来的士兵按照籍贯划分出若干个步兵连,在一团中挑选同一个省份的指战员充当连排级军官,将国民党步兵团的编制加强一些整编出基干团,一个团约有2000人。
周辰接到了王团长的请示,要他任命4个基干团的指挥官,周辰不假思索的填上了一些他熟知的人名:杨文、李帅、雷大山、王犇。
写完之后,周辰不忘叮嘱,要是王团长觉得这些人才干不足,就不要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随即,便投入到了更紧迫的工作之
中——拆除铁轨。
铁路沿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兵排和一营战士正带领着新兵们加紧作业。
更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当地群众也前来加入施工队伍——这是招兵办的功劳,他们在周边到处宣扬高薪招人干活,每天100斤大米的报酬,在这个饥荒年代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望着这番场景,周辰既是兴奋,又有些懊恼,这个办法自己早就该想到的。
随后,三个新编步兵营的战士们完成基层的整编之后,也陆续赶到现场。眼看着一条条钢轨被码放整齐,堆在一起,周辰却没有要运走的意思。
再过一会儿,天黑了众人就都散了,到时候让士兵们在周围警戒,他再来全部收走。
当天晚上,许多百姓抱着忐忑的心情领走了大米,这一下让周边观望的群众们眼热不己。
第二天,前来撬钢轨的老百姓就更多了,于是林福生建议改为计件工资,把这些老百姓进行分组,由一名系统兵带领,天黑前根据获得的钢轨来领大米。
规则一改,不光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许多人呼朋引伴,把全家老小、亲戚朋友都喊了过来。
有一些甚至是整村整村的人过来干活,还有一些没有前来报名,而是自发前往远处的铁路线撬钢轨,在天黑前把钢轨运来领大米。
于是就出现了很奇异的一幕,天黑后,离德安县城比较近的一段铁路都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但在远处,依旧有一些人喊着号子,努力撬着钢轨。甚至有两伙人,为了争抢一片区域的钢轨,居然发生了械斗。
这样的消息,病毒式的向周边扩散,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德安县乃至永修县境内长达20多公里的铁路都被扒了个干干净净。
南昌行营内,常凯申刚为空军"摧毁共军重炮"的战报欣喜不己,这样敌军就成为了拔掉牙的老虎,此后的战事他就可以放心地交给顾祝同指挥,而不必劳心费神地亲自指挥了。
只是这样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转眼却接到飞行员集体罢飞的噩耗。
这些天之骄子可以接受为抵御外侮而牺牲,却无法忍受在内战战场上毫无价值地折损——十余架轰炸机的惨烈损失,让活着的飞行员们既愤怒又恐惧。他们从小被灌输的军人荣誉感,决不允许自己像这样毫无意义地葬送性命。
这让常委员长一阵无奈,但对这帮人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许诺以后尽量不让他们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