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生财有道
时间走过了初平二年的九月。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在乐安和齐国,分批驻扎下来的黄巾,终于将冬小麦全部都种了下去。
这让这接近三十万黄巾,终于松了一口气。
冬小麦种下去了,明年西五月份,就可以收一拨夏粮,只要坚持到那个时候,就有可以继续活下去。
而其他地方,则是开始收割秋粮,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济南的十万黄巾,收割了自己种出来的秋粮。
十万黄巾,大约有两万户。
一户是五十亩田,今年是个丰收年,平均亩产接近了三斛,也就是三石,接近了现代的两百斤。
一户黄巾收上来的粮食,就是一万斤粮。
意味着在济南,光是这两万户黄巾,就收上来了两亿斤粮食。
按照之前的约定,其中有三成是税赋,两成是还官府的种子和过冬粮,平均每户黄巾,还能储存下来五千斤粮食。
按照一个壮丁吃饱,一人一天要两斤粮食来算的话,一户十口人,一天就要二十斤粮食,一年下来,得要六七千斤粮食。
就别说五千斤粮食脱粒之后,还不到五千斤了。
实际上不是这么算的。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平时根本就不会吃饱。+p?i?n_g+f,a¢n¢b_o~o.k!.~c_o^m,
农忙吃干,农闲吃稀,这才是常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老百姓能鼓腹而歌的日子,寥寥无几。
大部分都是半饥半饱的,挣扎在饥饿线上。
可是只要没有战乱,没有灾荒,能半饥半饱,就己经算是盛世了!
叶玄也希望能给黄巾们留一些粮食。
可是很明显的是,如果给他们多留一些粮食,那些只种下了冬小麦的黄巾,能得到过冬的粮食,就会更少一些。
还好,这段时间里,孔融孔北海的西处募捐,算是有了良好的效果。
孔北海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当然了,孔北海,带着名满天下的卢植,在北海和平原各地,寻找那些豪族,让他们募捐,来修建青州学宫,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了!
而且孔北海承诺,如果捐献了钱粮的,青州学宫修建起来之后,将会在学宫外最显眼处,立一碑,将所有捐献钱粮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受万千学子的膜拜!
这话一说出来,很多豪强原本有些不情愿的,一下子就情愿了。~x?h·u/l_i-a\n,.+c/o′m_
主要是一边是孔融和卢植这种大儒亲自上门,一边是关羽带着水军虎视眈眈,再加上有流芳千古的加成,不愿意的,也得愿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豪强出手,还不能差了。
毕竟可是修建青州学宫,你就拿个三瓜两枣的,好意思?
再加上卢植给孔融出了个非常鸡贼的主意。
一到某个县,就把当地数得上的大户,全部都集中在一起。
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件事说出来。
要知道一个县的大户,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未必良好。
也许就是因为一些面子问题,会有一些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谁面前丢面子,也不能在宿敌面前丢面子啊!
于是卢植一起哄,这些人也只能咬着牙,拿出一份足够的钱粮,来证明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