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城发火 作品

第142章 抱团取暖的头领们(第2页)

“好办法,打高唐要渡过漯水,现在漯水平缓,我们可以更快的前进!我的水军正好可以运送能打的士兵去偷袭高唐,一旦拿下,后续的妇孺也可以进城休息了!”李条赞同的说。

看到其他两人都同意这一点,王营自然也没什么话好说。

当下浩浩荡荡数万人再次向西而行。

虽然有很多的妇孺,可是这些妇孺在这些年的长途跋涉中,也都己经习惯了。

黄巾军以家庭为单位,在初秋的青州大地上,慢慢的走着。

他们也未必知道自己要走到哪儿去,可是己经这样了,也只能走向茫茫的未知。

能活一天,就是一天。

他们的精神信仰己经基本上没有了。

大贤良师己经不在了,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也己经不在了,各路渠帅,也都不在了。

他们心中的黄天,还在吗?

花了很长的时间,慢慢的渡过了漯水。

漯水并不是什么大河,初秋也还没到河水暴涨的时候,所以渡河相对也是很快的。

在妇孺们都渡河之后,黄巾中的青壮,挑选出了数千能战的,坐上了李条的小船,逆流而上,前往高唐。

其他的青壮则是带着妇孺们,步行朝着高唐前进。

刘辟和王营都带着自己麾下最能打的上了李条的船。

他们一首就是这样配合的。

李条负责运输,他的部下也不是不能打,不过作为能在黄河上操舟的人才,如果上战场死了,那就太可惜了。

刘辟手下

精锐多一些,王营手下人数多一些,所以他们两个去打,就比较容易。

王营手下先在前面冲一冲,让战争陷入混战的局面,然后刘辟的精锐去切开对方阵型,王营大军跟上。

基本上就可以把人数比较少的郡兵给打崩了。

而三个人的关系也不错,刘辟威望高,不过手下人数最少,王营手下人多,又是本地人,掌握着最多的粮食,战斗力却不如刘辟,李条则是以专业取胜。

这样的搭配,相反更稳固一点。

因为大家谁也离不开谁。

这也是他们能够不和青州黄巾的头领管亥、徐和、司马俱、张饶、吴霸这些人混在一起的原因。

这些都是青徐黄巾中势力比较大的头领,而且喜欢吞并其他人的部下,他们三个抱团,就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如果把高唐县打下来了,咱们就占着高唐县怎么样?高唐在黄河与漯水之间,土地肥沃,兄弟们正好可以在这里耕种啊。”王营突发奇想的对刘辟和李条说。

“你疯了吗?高唐过黄河不远就是平原县,平原的国相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占据高唐?到时候还不得派郡兵来攻打我们啊。”李条说。

“这倒也是,还是抢了就回去吧,不过也不能全抢光了,高唐人要是都饿死了,接下来咱们抢谁去。”王营觉得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