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知何师承何处(第2页)

丰泽园能成为咱四九城餐饮业的金字招牌,栾老板当居首功!

"

眼见时候不早,何雨柱想起此行的正事,便说道:

"娄先生、娄夫人,这会儿该准备晚饭了,要不我先去厨房看看今日的菜式?

"

娄振华转头对女儿说:

"晓娥,你领何师傅去厨房吧。

"

丰泽园是正宗的鲁菜馆子。

招牌菜有葱烧海参、砂锅鱼翅、干鱼翅、葱烧大乌参,道道都是硬菜,用的餐具清一色都是银器。

何雨柱暗自称奇:难怪坊间都说娄家是

"娄半城

",这年头还能备齐这些珍馐美器,家底确实殷实。

谈完正事用饭时,娄振华执意要何雨柱同桌就餐。

何雨柱爽快地入席就座。

杨厂长有心让何雨柱露一手,笑吟吟道:

"小何啊,今儿辛苦你了,不如给咱们讲讲谭家菜的典故?

"

何雨柱先望了眼娄谭氏,见她含笑颔首,这才开口道:

"那我就献丑了。

"

"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宴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故又称'榜眼菜',乃官府菜中的翘楚。

"

"谭家菜以鲜香软嫩著称。

当年报纸评价'其味之美,虽南面王不易也'。

想订谭家宴,非得托与谭青相熟之人不可。

"

"杨厂长您也知道,咱四九城历来是首善之区,名流云集。

这些吃惯珍馐的主儿,尝过谭家菜都念念不忘。

外地人来京,也以品尝谭家菜为荣。

"

"不过谭家菜有个规矩:无论生客熟客,宴席上必为东家设一座位。

东家总要举箸尝几口,以示'此处非饭馆'的体面。

"

谭家菜虽价格不菲,却以燕窝鱼翅、珍馐美味闻名;所用器皿皆为上等古瓷,厅堂内陈列着花梨紫檀家具,架上摆满古玩盆景,墙上悬挂名家字画,环境雅致,非寻常餐馆所能及。

凡是品尝过谭家菜的人,无不赞叹物有所值。

杨厂长听完何雨柱的介绍,笑道:“好一个物有所值!老娄,今天要不是在你家,我可没这口福尝到谭家菜。

"

娄晓娥听他这么一说,转头问母亲是否如此。

见何雨柱把谭家菜说得如此讲究,娄谭氏轻轻点头。

何雨柱接着道:“谭家菜讲究食材精细,有的菜甚至要慢火烹制三天。

今天时间有限,只做些简单的,改日有机会,一定好好露一手。

"

娄晓娥觉得何雨柱的手艺比自家厨子强得多,边吃边提议:“这已经够好吃了,要是再讲究一点,得多美味啊!何师傅,要不你来我们家当厨师吧?”

杨厂长哈哈一笑:“晓娥,何师傅可是我们轧钢厂的骨干,你当着我的面挖人,不合适吧?”

娄振华也笑着摇头:“这丫头从小被我惯坏了,各位别见怪。

"

“晓娥性子直爽,在自己家自在些,有什么可介意的。

"杨厂长乐呵呵道。

何雨柱只是笑笑,没接话。

娄晓娥得意地对母亲说道:“看吧,杨叔和何师傅都没生气。

"

何雨柱心里清楚,给娄家做厨子未尝不可,若能借此机会和娄晓娥走近,日后或许能成为娄家女婿,直接过上悠闲日子。

但他也明白,娄家的好景不长,看在娄晓娥的份上,将来帮他们避开**才是正事。

“好了,好好吃饭吧,你这脾气,以后谁受得了?”娄谭氏打趣道。

“没人娶正好,我一辈子陪着你们!”娄晓娥笑嘻嘻地回答。

娄振华感叹:“一转眼,晓娥都到嫁人的年纪了。

"提到女儿出嫁,父亲总有些不舍。

杨厂长见状,安慰道:“要是舍不得,招个上门女婿不就行了?”

娄振华和娄谭氏对视一眼,心里明白眼下形势微妙,自家又是资本家,未来难料。

“上门女婿就不必了,只要对晓娥好,我们也就安心了。

"娄振华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