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似乎已成定律(第2页)

这样事情就不会闹大,

也不会影响接下来的优秀街道评选。

刘海中全然不知王主任的打算,他只想着借这个机会攀上街道的关系。

能到街道办任职那可真是荣耀无比。

“王主任,您来得真早。”

“咱们先入席吧。”

“对对对,大茂,快带王主任去找个座。”阎埠贵笑眯眯地说。

许大茂还未行动,王主任便微笑着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不急,我在这稍候片刻,顺便与你们聊聊。”

“那真是太好了,王主任真是平易近人。”

刘海中对王主任笑得格外谄媚,但对许大茂则态度冷淡,直接斥责道:

“啧!大茂!怎么这么没眼色!”

“还不快给王主任让座!”

“快去瞧瞧柱子准备好了没,好了就快点出来迎客。”

许大茂一脸郁闷地让开座位,默不作声地走向后院。

他离开后,刘海中连忙把椅子搬给王主任,三人坐下来热络交谈。

不一会儿,门口迎来了首批宾客。

阎埠贵与刘海中眼前一亮,连忙迎了上去。

这些可都是贵客啊。

“快请进,快请进,招待不周啊。”

“恭喜啊,老杨,你们院这次是双喜临门。”

“是啊,大寿加大婚,真是好事成双。”

“这是一点心意,一点心意。”

客套一番后,众人纷纷递上红包,每人都是双份。

一份是喜钱,一份是寿钱。

此刻,阎埠贵的脸被红包映得红扑扑的,眼睛都亮了。

“好好,太客气了,大家太客气了。”

“人来就好,何必破费呢...”

阎埠贵话未说完,一只纤手伸到他面前。

“等等,老杨,我还没给分子钱呢。”

王主任依旧面带微笑,但语气已变。

“老杨,老刘。”

“这两个红包,每个里面只有一分钱。”

“分子钱嘛,重在心意,不在于多少。”

“你们俩没意见吧?”

沉默中,刘海中的脖子僵硬地转向王主任,宛如机械。

此刻,他脸上的笑容显得颇为尴尬,语气中满是惊愕。

“王……王主任,您……您在说什么?”

阎埠贵在一旁,脸色同样阴沉难看。

一分钱?你这是在羞辱谁呢?

当着众人的面,你故意说只随一分钱的礼金,还讲得如此冠冕堂皇,究竟是何居心?

若非你是主任,我此刻定要教训你一番!

尽管心中怒火中烧,阎埠贵面上却不敢有半点不敬,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试图缓和气氛。

“王主任,您这是在开玩笑吧?还是先请进去坐吧。”

“我们稍后就来陪您!”

“咳咳咳!”

说着,阎埠贵不停地向刘海中递眼色,示意他赶紧把王主任带走。

然而,此时的刘海中完全愣在了原地,哪有心思注意到阎埠贵的暗示。

不止是他,连那些准备递红包的人也都被惊得呆立当场。

一分钱?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王主任,这可是人家的大寿加大婚啊。”

有人提出了疑问。

“是啊,这……一分钱是不是不太合适?”

又有人附和道。

毕竟,一分钱的分子钱,他们这些大男人可做不出来。

王主任微笑着解释道:“各位,这不是我的问题。”

“而

是我觉得分子钱这个风俗真的该改改了。”

“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才多少?”

“这段时间,易中海他们院子里宴席不断,分子钱动不动就三块五块。”

“我想问一下,这到底是分子钱……”

“还是催命钱?”

话说到这份上,阎埠贵和刘海中已经明白了王主任的意图。

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拜寿加喝喜酒。

但次要目的,却是要打破这个分子钱的风俗!

“王……王主任,您……您……”

阎埠贵瞪大了眼睛,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起来。

他现在只觉得脑袋里嗡嗡直响。

为了这场宴席,他们几乎倾尽所有,凑出了粮票和钱。

一旦出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刘海中捂着心脏,颤颤巍巍地靠在门框上,已无力言语。

他的心,此刻剧痛无比!

“大家听我说,这份子钱,代表的是喜气和祝福。”

“倘若将分子钱抬高到令人尴尬的地步,那它就不再是分子钱,而是索命的符咒。”

这几句颇具现代感的话语,出自一封信中。

王主任灵活应用,直接将其念了出来。

“今天我先表个态!我准备了两份红包,每份只有一分钱!”

“老杨,这是我对新人和寿星的祝福,你就收下吧。”

说着,王主任再次递上了两份红包。

看着红包,阎埠贵眼前一阵发黑。

此时,宾客们已静默无声,四周尽是拆红包和掏钱的声音。

“谁有一分钱?”

“对对对,我先借一下,回去还你两分。”

“我这儿有。”

“我这儿也有。”

众人低声商量着。

但在阎埠贵听来,却如同催命的丧钟。

“怎么?老杨,你是不打算接受我的祝福吗?”

王主任的脸色一变,笑容中透露出一丝威胁。

阎埠贵无言以对,心中悲愤交加,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这一分钱,简直就是个黑锅,是个烫手山芋!

谁收谁就要承担巨大的责任!

阎埠贵焦急地寻找着易中海的身影。

这个锅,还是得让老易来背!

毕竟,老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当初被苏建设气得吐血晕倒,都挺过来了。

现在背个锅,也不算什么。

“老易!老易!”

找到易中海后,阎埠贵如获至宝,大声呼唤着他。

此刻,易中海正在厨房门口观看苏建设做菜。

厨房里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