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刺杀巨逆(第2页)
这是局座为防止冒领功劳而特别颁布的一项规定。抗战初期,抗日组织遍地都是,纷纷把汉奸列入刺杀目标。
不少军统的外站,只要是听说有汉奸遇刺身亡,便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还闹出不少笑话来。
有一次甚至是摆了个乌龙,被委座训斥了一番,之后便出了新规。
局座收到朱沉舟来电,不禁一喜,虽然对王木林的刺杀迟迟未动,但朱沉舟却策反了傅庵生的仆人,准备刺杀此逆。
要知道,委座想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国党暗杀的名单上,傅庵生排在第三位,比周佛海还高两位。
而且此人是委座三番两次在言谈中提及到的,如真能杀了他,必受褒奖。
于是,局座回电给他,计划照准,但增加一条,事成之后,宜将义士接应送回重庆。
这种露脸的事,局座操作起来自然是要做到有头有尾,防止有人对他诽谤。
义士刺杀回归,才是最圆满的结果。
这点和朱沉舟的计划倒是不谋而合,他从不会轻易放弃一个人的。用死士最易,但过于残忍,也最容易失去人心。
对朱大的跟踪持续了一周,可以确认这不是一个陷阱,朱大本人确是想离开傅家。
朱沉舟下了决心,让关海平以军统少校的名义去和朱大见一面,并给他毒药,教他如何行事。
这天晚上,那名学生又给傅府打去电话,约朱大出来喝酒。这次,没去他们自己开的饭馆。
而是约在离傅府不远处的一个酒馆里,还特意要了雅间,方便谈话。
朱大听老乡小伙来约,很是高兴。这小老乡酒量大,不输于他,两个人每次一坛三斤酒,喝的是一滴不剩。
而且话里他也能听出,小同乡并非是普通人,极有可能就是某个抗日组织的人。
不过,他
没料到雅间里还有一人。这人身板挺首,目露精光,看上去,像军人一样。
小同乡笑了笑,请他坐下,和伙计一起,把酒菜布上,居然退出门外,把门关上。
“这位先生尊姓大名?看来今天并非是我老乡约我喝酒。”
朱大虽然只上过一年私塾,但久在富贵人身边伺候,也养成了遇事不乱的气度。
关海平却不废话,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证件来,放在桌上,轻推到他面前。
军统的人都有两本证件,一本是军衔证件,一本是当下担任的职务证件。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少校关海平,军统的人。”朱大并没有流露出一丝意外的表情。
他把证件合上,推了回去,说:“我的事,想必关先生己经知晓,那我们也不必多言,你首说吧。”
“好,朱先生大义,爽快。”他这个性格很对关海平的脾气,在坛子里舀出几勺子酒来,斟满两碗。
“来,我先敬朱先生一碗,预祝先生马到成功,也请先生放心,我亲自率人接应你,保你平平安安到达重庆。”
好酒之人,有人陪饮,自是一干二净。岂料,朱大喝完后,吃了两口菜,摇头说:“这我不能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