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朱元璋,我就不信你们是铁板一块的。
朱元璋狠狠的盯着下面的几人,别人也就算了,但是李文忠和郭英的叛变让他特别的生气,毕竟他一首非常信任这两人,所以才将应天府和皇宫的守卫交给他们两个,现在自己自己手上居然没有一丝可以反抗的力量,毕竟现在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还没有就番,大明所有的军力也都在将领手上,而将领又大多出自淮西一脉,本就是靠着淮西起家的他自然知道这些道理。_j_i*n*g+w`u¢b.o?o.k!._c`o_m*
“保儿,我可是你的舅舅啊,你居然帮着外人对付自家人?” 朱元璋恶狠狠的朝李文忠大喝道。
“舅舅?陛下是否还记得文正哥,他也是你的好外甥啊,就因为挡了你的好大儿的路,被你给幽禁至死,我可担不起这样的舅舅,不过你放心,我们不会害你们的性命,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给你们的。” 李文忠的话让朱元璋无地自容,毕竟朱文正的死大家都是看在眼里。
"你们打算如何处置朕?"朱元璋低声问道,声音中己无半点帝王威严。
李善长与徐达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说道:"陛下暂时仍居皇宫,一切用度如常。只是政令需经中书省合议,军令由大都督府签发,御史台监督百官。陛下……只需安心养老即可。"
朱元璋闭上眼睛,两行浊泪无声滑落。他想起自己从一介乞丐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想起那些被他铲除的对手,想起马皇后临终前的劝诫……如今,一切都成了笑话。
"退朝吧。"朱元璋喃喃道,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李善长深深一揖:"臣等告退。"
文武百官整齐行礼,然后鱼贯而出,只留下朱元璋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中。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如同他支离破碎的帝王梦。
殿外,徐达长舒一口气,对李善长低声道:"没想到如此顺利。·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李善长目光深邃:"不是我们厉害,而是他早己众叛亲离。连他最信任的毛骧都站在我们这边,可见他平日所作所为有多不得人心。"
刘伯温轻抚长须:"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建立新制不易,维持更难。"
三人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心。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政变的消息如同春日里的一阵疾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应天府,又随着驿道上的快马传遍大明疆域。
"听说了吗?皇上被夺了权!"杭州府衙内,一名师爷压低声音对同僚道。
同僚手中的茶盏差点跌落,眼睛瞪得溜圆:"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我那在兵部当差的表兄来信说,满朝文武都反了,连皇上的亲军都倒戈了!"师爷说着,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下可好了,再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类似的情景在各处衙门上演。官员们表面上装作震惊,私下里却无不拍手称快。朱元璋设立的严刑峻法、锦衣卫的无孔不入,早己让这些官员如履薄冰。如今枷锁卸去,怎能不欣喜若狂?
市井百姓的反应却平淡得多。
"换不换皇帝,咱们不还是得交粮纳税?"一个卖炊饼的老汉对顾客嘟囔道。
顾客接过热腾腾的炊饼,咬了一口:"只要不涨价,谁当皇帝不是当?横竖轮不到咱们老百姓坐那龙椅。"
皇宫内,气氛却如同凝固的冰。
马皇后坐在坤宁宫的窗前,手中捻着一串佛珠。宫女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她们本以为皇后会震怒,会痛哭,甚至会昏厥——但马皇后只是平静地数着佛珠,眼神望向远处。.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
"娘娘..."贴身宫女终于忍不住轻唤一声。
马皇后回过神来,嘴角竟浮现一丝苦笑:"这就是报应啊。"
宫女们面面相觑,不敢接话。
"他杀胡惟庸的时候,我就劝过。"马皇后缓缓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他朱重八自等登基以来就变了一个人,猜忌这个,猜忌那个,我劝了多少回?天书里所写的那些我看都是真的,随着时间的长久,他对于权力的掌控欲只会是越来越大。"
佛珠在她指间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现在好了,满朝文武都反了。"马皇后摇摇头,"若是只有徐达或李善长一人,我还能凭着这张老脸去说和说和。可现在是整个朝廷啊..."
她忽然抬头,目光如电:"传我的话,后宫所有人不得妄议朝政,安分守己。如此,或许还能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