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发展果然是王道,张辽都主动来投。(第2页)
海风送来远处渔港的号角声,程勇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房。案头摆着明天要视察的新项目——香水工坊的规划图。这个融合了鲜花精油提取技术和玻璃瓶制作工艺的产业,将成为青州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民以食为天..."程勇轻声自语,"大贤良师,如果你看到如今的青州,应该会非常欣慰吧,但是这还不够,我要让整个大汉的人都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
青州招贤馆前己排起长队。程勇站在州府高阁上远眺,满意地看着这一幕。自从设立招贤所以来,每日都有各地能人异士前来投奔,有饱读诗书的文人,也有武艺高强的壮士。
"大人,招贤所今日又登记了二十七人,其中有三位通晓算术,五位擅长农耕之术。"主簿捧着竹简禀报,"不过最特别的是一位自称来自并州的武士,己在校场连败我们十二名精锐。"
程勇眉头一挑:"十二名?"青州军经过他现代练兵法的训练,单兵素质远超其他州郡,能连败十二人绝非等闲之辈。
"正是。那人武艺精湛,尤其擅长马战,我们的骑兵教头在他手下走不过三合。"主簿擦了擦额头的汗,"他自称姓张,名辽,字文远。"
"张辽?!"程勇手中的茶盏差点跌落。这位在历史上威震逍遥津的名将,竟主动来到了他的青州?
顾不上更衣,程勇匆匆带着亲卫赶往校场。远远就听见兵器碰撞声和阵阵喝彩,校场中央,一名身着简朴布衣的壮汉正持大刀与三名骑兵周旋。那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动作却灵活如豹,一把大刀舞得水泼不进。
场中壮汉闻声收戟,转身望来。西目相对的瞬间,程勇感到一股凌厉气势扑面而来,那是真正在沙场上磨砺出的杀气。
"这位就是青州太平道统领程大人?"壮汉大步走来,抱拳行礼,声音浑厚如钟,"在下张辽,久闻大人招贤纳士之名,特来投效。"
程勇强压心中激动,还礼道:"张壮士武艺超群,能来我青州,实乃幸事。不知壮士从何处来?"
张辽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并州。原在丁建阳帐下效力,后..."他握紧长戟,指节发白,"吕布那厮弑主求荣,张某不屑与之为伍,故而南下。"
程勇了然。历史上张辽确实先随丁原,后归吕布,最后才投效曹操。如今因他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轨迹,这位名将竟首接来到了青州。
"文远一路辛苦,不如先随我看看青州风貌?"程勇提议道。他深知这等良将,不能仅凭官位金钱打动,必须让其真心认同自己的理念。
张辽略显惊讶,但点头应允。程勇亲自带他步行出城,沿途介绍青州变化。
"这些水泥道路,平坦宽阔,雨天也不泥泞。"程勇指着脚下,"商旅往来便利,货物运输快捷,故而物价平稳。"
张辽低头查看,用靴底摩擦路面,面露惊奇:"比洛阳的官道还要平整!"
路过渔村时,正值渔民归航。张辽看着家家户户抬着满筐海鲜回家,孩子们嬉笑着帮忙,不禁感叹:"并州百姓终年难见荤腥,这里竟连孩童都能吃饱穿暖。"
"民以食为天。"程勇微笑道,"我青州靠海,发展渔业是自然之理。再者,改良渔具、传授捕捞之法,都是官府应尽之责。"
张辽若有所思地点头。
行至铁器作坊区,叮当打铁声不绝于耳。程勇带张辽参观新式冶铁炉:"温度更高,杂质更少,做出的农具更耐用。"
"这些...都可以给普通百姓用?"张辽拿起一把崭新的铁犁,难以置信。
"当然。"程勇点头,"铁器普及,耕作效率提高,粮食产量自然增加。百姓富足了,州郡才能强盛。"
张辽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走过盐场、糖坊,看到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劳作;经过学堂,听见孩童朗朗读书声;路过医馆,闻见药香阵阵。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民不聊生的乱世景象截然不同。
日落时分,两人登上城墙远眺。暮色中的青州城灯火渐明,街道上行人往来,市集依旧热闹。
"张壮士觉得青州如何?"程勇问道。
张辽深吸一口气,突然单膝跪地:"张某走遍大半个中原,从未见过如此治世。程大人若不嫌弃,张辽愿效犬马之劳!"
程勇笑着拉起张辽:“文远此来正好,我太平军誓要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正需要文远这样的有志之士。”
当晚,州府设宴为张辽接风。席间,程勇宣布任命张辽为青州第三集团军司令,负责组建骑兵。因为张辽出身并州,正好对口。
太平军的其他将领也是都参加
了宴会,之前第一集团军司令为张郃,第二集团军司令为太史慈,两人对张辽也是心服口服,在不用上程勇赐下的神兵,两人也不是张辽对手,可见张辽的武艺之强。张辽也对众人的兵器十分惊讶,毕竟从未听过如此神兵。
“文远莫急,待你将第三集团军准备就绪,我会为你准备好武器的。” 程勇笑道。
“多谢主公!” 张辽诚心拜谢,毕竟有了神兵,就算是吕布他也要斗上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