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第2页)
这番话实在很有说服力,安陵王收了怒火,极为复杂地看了应淮序一眼。但在思索良久后,仍然不愿意采纳改姓的建议。
应淮序退而求其次:“若将小王子遣往封地,也可让太子安心。”
安陵王反应剧烈:“他还那么小,怎么能去封地?”
应淮序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王上可先下旨,待小王子大一些再——”
“不行!”
话被打断,应淮序一时间也想不出别的,沉默下来。安陵王急得原地转了两圈,突然一拍脑门。
“先生,你说本王即刻让幼子另立王府,再把王城禁卫军都给陈妃娘家如何?”
陈妃就是小王子母妃。
应淮序无语:您是嫌爱子死得不够快吗?
话说到这里,应淮序也渐渐明白过来。
既不愿改姓,又不愿另赐封地,还想将军权授予母族——这分明就是想在百年之后让幼子继位,又怕长子不服叛乱。
“其实王上现在所有的担忧,都是建立在对太子与王后的怀疑上。可是……”
应淮序转身走出两步,看似不经意间提起:“我在宫中住了半月,三位王子都有前去拜访。王上对太子教养得当,对幼子筹谋深远,爱子之心天地可鉴。只是不知王上对二王子殿下,又有何打算呢?他如今也到了该出宫立府的年纪。”
安陵王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应淮序说的是谁。他不以为意地挥挥手道:“他啊,他安全得很,就算在宫里住上一辈子,老大也不会对他下手。”
“既然太子殿下不会对二王子下手,看来并不是一个滥杀手足的残暴之人。王上又为何如此笃定他会残害小王子呢?”
“自然是因为——”说到一半安陵王明白过来应淮序话中的意思,顿时冷了脸色,“先生还是小心些说话,不该你去想的就不要想了。”
应淮序很顺从地表示歉意:“是在下越界。”
安陵王嘴角微抽,很想立刻拂袖而去,冷落他几天,让他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但心中实在挂怀幼子,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地留步,继续讨论。
“先生不要再劝了。本王为幼子想了几个好名字,先生为我挑一挑吧。”
他将一张叠好的白纸递给应淮序。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应淮序接过后,展开一看:
薛尔巨石。
薛尔高山。
薛尔磊出。
应淮序:“……”
应淮序重新将白纸合上。
照二王子所说,太子殿下的言灵与水相关时,就会变得凶猛无比。正好太子名为薛尔洋,也带了水字。水来土掩,在幼子名字中多加山石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还能再难听点吗?
应淮序之前与四方国人交谈时就发现他们的词汇非常缺乏。民间还好些,宫中简直快到一个离谱的程度。
大概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言灵,他们将词汇定义得非常死板,说话都像是套用方程式说出来的。极为严谨,也极为单调。
他闲来无事时也翻阅过这里的书籍。几乎没有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多是些技能类书籍,写得也都跟流水账似的。
整个王宫只找得出两三本诗书,还都是些“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的打油诗。
语言成为单纯的工具之后,文字也不可避免地丧失笔画以外的其他意义。
看来这四方国只是外表与人界相像而已。虽说继承了人间的权力体系,可到底是个空壳,人间数千年文化底蕴在这里是一点都没保存下来。
这一点上,倒是有些像魔界了。
这几个糟糕的名字让应淮序对这个话题全然失去兴趣,随口道:“我看高山巨石这些名字都太过普通。山有多高?石有多大?能否挡得住一洋的威势?区区两个字,根本看不出什么。”
安陵王迟疑:“不叫高山巨石还能叫什么?”
应淮序试探道:“尔是字辈,想来不可更改吧?”
安陵王昂然道:“那是自然,老祖宗里的规矩,怎么能改?”
应淮序心中冷然一笑,开始胡说八道。
“那不如就叫薛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吧。”
安陵王愣在原地。
“薛尔——”
他瞪着眼睛,试图重复一遍,然而前两个字刚出口后面就忘光了。
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开玩笑般的名字而生气,他算是言灵师中的佼佼者,话在口中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几个字的分量。
应淮序随手拿了根树枝,在地上龙飞凤舞写下一行大字。
安陵王皱着眉再次尝试。
“薛——”
他深吸一口气。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到底是堂堂国王,言灵术已经修行到一个非同凡响的地步。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山石滚滚拔地而起,一座天险眨眼间就矗立在两人面前。
安陵王立在高耸入云的庞然大物脚下,两眼一翻就要昏倒。被应淮序猛掐人中,这才勉强清醒过来。
“这几个字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天险脚下的应淮序心中也有些惊异,对言灵术的神奇有了新的领悟。
安陵王显然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奇丽的夸张手法。
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有极严明的规定,别说夸张,就是比喻拟人的用法也很少见。民间俚语管得不严,倒还会说些夸大的话来强调感情,而越是地位崇高的贵族,说话就越是一板一眼。
他们将语言中的情感全部剔除,将它们变成一个又一个恒等式。这样固然让言灵变得容易控制,却也让语言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它本就是野蛮生长而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永生。它在时间里进行微妙的成长和变化,若是将那些自由的藤蔓都剪去,装进固定的笼子里,它便死去了。
第一次见到活着的语言的安陵王仍在惊叹。
“这几个字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应淮序心想那可不,这可是李白的诗,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人物啊。
他高深莫测道:“这下王上放心了吧。只要无人泄密,外人必不可能知道这个名字。”这句诗是唐朝的,而这个小世界才发展到在隋朝而已,无论如何不可能再有人知道这几个字。
他补充道:“就算不慎被外人知晓,这名字够长,施展言灵诅咒较为费时,足以让小王子反应了。”
“谁敢泄密,本王就是拼了老命不要,也要杀了他。”安陵王发狠道,“先生可能保证自己身边没有泄密的人?”
他嘴里朝着应淮序说话,眼睛却朝一直站在应淮序身侧、沉默不语的簿疑看去。
应淮序将簿疑挡在身后。
“明河十分可靠,王上大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