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会未开,局已先破(第2页)
魏续接过那枚沉甸甸的钥匙,只觉得它烫手无比。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有说出半个字。
是夜,魏续独自一人走入马厩,心中乱如麻。
栏中一匹老马正在费力地咀嚼着草料。
旁边,一个看管马厩的老兵,正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红色票据,跟草药贩子换取一包给家里孩子治病的草药。
那红票,是陈子元推行的“公算票”,信用坚挺,能当钱使。
“老哥,这票……真能保我家娃活到明年开春?”老兵攥着药包,不放心地问了一句。
草药贩子笑道:“放心吧!陈先生发的票,比金城的银子还好使!有了它,就有粮有药,就有指望!”
“有指望……”魏续低声重复着这三个字,只觉得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他缓缓摊开手掌,看着那枚在月光下泛着幽冷光泽的铜钥匙,又看了看老兵脸上那份质朴而真实的期盼。
他闭上了眼睛,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手腕一翻,那枚藏着杀机的钥匙被他悄无声息地投入了旁边的马槽之中,瞬间被污浊的草料和水淹没。
与此同时,上邽城内的“大会筹备堂”灯火通明。
蔡旭坤正带着十二县选拔上来的优秀算吏,一遍遍演练着即将举行的“公算大典”的流程。
就在此时,他的一位旧门生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老师!金城来使,说……说要献上账钥,投降了!”
满堂的欢呼声中,蔡旭坤却眉头紧锁,他没有感到一丝喜悦,反而生出强烈的警惕。
他立刻请来了崔业共同商议。
两人没有被“投降”的喜讯冲昏头脑,而是依据他们共同编撰的《民算正义论》中的“信验三法”开始冷静分析。
“一验物形。”崔业取过来使呈上的“火油藏图”和另一枚备用钥匙的拓本,细细观察其纹路和标记。
片刻后,他断然道:“不对。这钥匙上的密符,与我们从‘阴阳火政册’中破译出的‘影账系统’密符完全不符,是伪造的。”
“二验人流,三验账脉。”蔡旭坤则铺开沙盘,命令手下算吏用新创的“格算术”,对藏图上的坐标进行逆向推演。
仅仅一炷香的功夫,结果便出来了——图上标注的所谓火油宝藏,竟指向城外百里的一片不毛荒漠。
蔡旭坤与崔业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答案:“此非降,乃杀局。”
三份密报几乎在同一时间摆在了陈子元的书案上。
一份是黄琬之揭破伪盟,大获民心的捷报;一份是负责监视降使的李息发来的,说那降使言辞恳切,眼神却不时闪躲,形迹可疑;最后一份,便是蔡旭坤与崔业联名呈上的,关于伪造账钥与杀局的判断。
陈子元静坐良久,将三份报告一一读完。
窗外夜风吹拂,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在墙上,如同一座沉思的雕像。
最终,他提起笔,在蔡崔二人的报告上重重批下八个字:“不接降书,不开杀戒。”
命令迅速传遍四方,也传到了金城降使的耳中。
那是一道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命令:“金城若真心归顺,须由主将魏续亲率全军,持金城百姓联名之万民书,于三日后清晨,至上邽城外‘赎心台’下。届时,全军需一兵不带,一械不留,徒手而降。”
消息传回金城,杜预气得当场吐血。
而魏续听闻此令,先是一愣,随即竟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释然,也带着一丝悲怆。
三日后的清晨,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上邽城楼之上,陈子元凭栏而立,手中持着的,不是利剑,而是一卷《三立令》的副本。
崔业站在他身侧,望着城外漫天的黄沙,神情依旧难掩紧张:“先生,此举是否太过凶险?万一他们……”
陈子元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一列黑点,那黑点正缓缓向“赎心台”移动。
他淡淡地对崔业说道:“你看,他们带来的不是刀,是心。”
风,骤然大了。
台前黄沙漫卷,一面没有写任何字迹的白旗,在肃杀的晨风中,被一只手,缓缓地、坚定地升了起来。
整个上邽城,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静待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来裁决这场没有刀兵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