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 阶段(第2页)

通常槊尖为较长的多棱形状,比矛要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而且在刺后附加了类似狼牙棒形状的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在使用上,槊也较为复杂,因为槊不同于欧式长矛,后者单手持用只用于冲锋,前者则双手持用既冲锋又近战。当骑兵冲入敌阵后会展开冲荡,此时攻防的方向和范围都远多于步兵,而且是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加之槊的惯性,毫无疑问,不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不过,一个硬币总会有两个面,也正是由于槊相对较重,使用马槊的骑兵一般身着重甲,机动性较差,因此对士兵和马匹的要求很高,遇到善于骑射的少数民族时,马槊部队就无用武之地了。

虽说历史上作为步兵作战所使用的矛穿透力强,有极强的震慑和毙敌能力,但由于矛比较长而缺乏防御能力,所以矛的长度总体上来看趋势是逐渐变短的。这样一来,矛的防御功效得到提升,又因为矛的攻击方式仅限于刺击,而刺击的力量在面对逐步完善的铠甲时,显得越来越无力,这都使得矛开始从进攻兵器向防御兵器转化。

由于矛的功能单一,可攻不可守,所以从三国开始,矛进入了一个较长的瓶颈期,矛似乎有淡出历史舞台的迹象,而历史往往爱与人们开玩笑。随着传统矛的淡出,一种由矛而衍生出的兵器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枪。

枪是由传统的矛发展来的,枪包括金属枪头、缨络、枪杆等几部分,长度从1米到1.8米不等,主要用于步战、马战。到了晋代,枪逐步流行起来,这时期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度上比矛要短,同时枪杆的质地比矛要有韧性的多,这些特点使得枪在集群作战中所起的作用已不是进攻利器,而是一种防御保障。这种拒敌之械真正应用于实战,还是宋代。

随着兵器的发展,单一兵器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兵器开始像一个综合的体系发展,唐代主要打击武器已转变为弓箭,近战武器主要是刀,这是因为唐军的对手主要以步兵为主,刀比枪更适合,同时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盔甲主要以皮甲为主,刀足以克制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枪主要用于骑兵作战。但到了本朝宋代,随着周边少数民族技术的发展,以契丹为首的少数民族普遍装备了铁制盔甲,无论是陌刀还是大刀,都不太可能克制少数民族骑兵,而在唐代被人忽视的枪,却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

宋代是枪的黄金时代。而说枪的发展,又不能不提宋代的阵法。宋代大概是中国古代最注重阵法的朝代。比如在本朝的“叠阵”中,长枪兵在前,弓手弩手压阵在后,最后还有一排神臂弩手。

而此时唐烈,碎星子师兄弟二人的小配合,就是平海军长矛兵军阵小队战术的一种。